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留别□州牧孙德操懋

留别□州牧孙德操懋

宋代 赵公豫

贤守公馀雅宴开,荷香馥馥入蓬莱。骅骝与座称仙吏,樗栎趋陪愧钝才。

纬武经文资妙略,民胞物与广滋培。萍踪将返琴川棹,铃阁新吟切溯洄。

诗人赵公豫的古诗

谒伍大夫庙

宋代 赵公豫

策马昭关道,投鞭吊昔贤。荒庭多鼠雀,古屋饱云烟。

覆楚勋劳浅,强吴智略全。英雄精爽在,瞻拜一凄然。

逵弟招饮

宋代 赵公豫

天潢家世本同宗,玉质亭亭似岱嵩。海国快逢情契合,华堂盛集酒香浓。

谈诗雅以唐为法,植品端惟汉是从。握手雉皋旋别去,暮云春树想高踪。

江宁阻风

宋代 赵公豫

篱落鸡豚傍水涯,萧萧杨柳放新芽。石尤故逞波涛恶,使我行踪看晚霞。

维摩寺和冷世修韵

宋代 赵公豫

放达得真赏,风流多逸才。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

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

廿四桥

宋代 赵公豫

桥在大业间,今日已倾圮。万古长不磨,云山并烟水。

赠池州倅赵汉卿昂发

宋代 赵公豫

池阳别驾号宗工,博雅持衡景岱嵩。召杜兴歌德并美,龚黄政绩颂同功。

清华独擅标江左,伟望无双冠域中。何幸旌旄来吴会,得瞻懿范沐仁风。

和马先生再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连朝襆被冷凄凄,客屐湘江到浙西。长叹故园秋渐老,快逢诗伯句频携。

回廊待月来僧梵,曲径看花听鸟啼。转盼雪霜应按候,调琴协瑟念山妻。

梅仙祠

宋代 赵公豫

汉尉垂纶处,遗风事可传。林深飞鸟入,水隔小桥连。

道室幽如许,山花晚倍妍。到来心志静,不复有尘缘。

彭祖井

宋代 赵公豫

茫茫海甸几沧桑,井泽犹馀姓氏香。道术尽人誇往事,仙踪何处仰遗芳。

云龙山下风霜冷,戏马台边草木黄。惟有城隅一掬水,春秋代谢自清凉。

教授祖守中逢清以秋菊佳咏见贻次韵奉答

宋代 赵公豫

重九寓淮阴,尘嚣忘境寂。金风遍原野,芳华未销歇。

结友步林坳,秋容正纷发。疏篱隐士居,丛菊堪怡悦。

淡远异凡葩,清香恋游蝶。皎如冰作盘,长才无放逸。

广文祖先生,鸡群之鹤立。挥泪赋新言,群贤皆侍侧。

一编惠远人,捧诵几晨夕。

月夜接友人书

宋代 赵公豫

湖水春来泛碧波,伊人暌隔怅如何。梅花著露香还艳,竹叶临风色自和。

形影莫亲凭梦寐,中情频写寄诗歌。鱼书忽喜今宵到,复值堂前好月过。

西子湖同马先生赋

宋代 赵公豫

湖水澄如练,中流好放歌。桥梁通小艇,楼阁倚岩阿。

响屧廊犹在,采香泽不磨。武林佳丽地,游衍乐如何。

徐孺子祠墓

宋代 赵公豫

孺子遗踪何处寻,进贤门外树森森。登堂展拜情维系,过墓倾心敬自深。

剩有黄鹂鸣院落,还来云影覆山阴。章江积雨增愁思,此日新晴爽客襟。

滕王阁怀古和新会马持国韵

宋代 赵公豫

扁舟直入南州界,屈曲河州势澎湃。浩荡银涛气灏漫,渊源不竭通九派。

昔年作客豫章城,弗睹高楼恒介介。再来胜地续前缘,画栋雕梁称绝快。

子安一赋传古今,俯视群言犹草芥。西山苍翠无变更,南浦烟云几成败。

凭栏睇视爽凡襟,惹起狂情破游戒。敏饮醇醪似蔗浆,细览词章如披薤。

寄身天地原宽閒,我独伊何逢险隘。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

信知造物有化工,能参妙义方无疥。长啸楼头逸兴豪,得意忘言绝机械。

匡庐有约次游遨,务须了却林泉债。

玻璃泉

宋代 赵公豫

都梁环绕尽高山,山下幽泉沁齿甘。入境顿忘人事扰,临流能润舌喉乾。

孤亭掩映风云幻,曲槛迷离烟雨寒。泗地年来成泽国,奠安常作救时看。

和马先生雨中见过四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连朝风雨苦凄凄,邮得贤书到浙西。带屐冲泥叨饫液,贻来新咏又相携。

清霜落木初成绛,浅渚依鸿半作啼。偶合温家谐韵事,司农掌印有能妻。

华佗墓 其二

宋代 赵公豫

古墓尚巍然,蒙茸皆宿草。经春一发生,士女争祈祷。

留别□州牧孙德操懋

宋代 赵公豫

贤守公馀雅宴开,荷香馥馥入蓬莱。骅骝与座称仙吏,樗栎趋陪愧钝才。

纬武经文资妙略,民胞物与广滋培。萍踪将返琴川棹,铃阁新吟切溯洄。

送春歌

宋代 赵公豫

时光如箭递相催,三春竟过夏方来。红英渐落幽三径,绿叶初肥映翠苔。

太息劳生同若梦,四十年华轻断送。譬如朝露最伤情,且趁年光免嘲弄。

阳和布泽满丘墟,黄鸟声啼自卷舒。闻声自可娱清昼,何必嗟嘘向敝庐。

独念须眉惊渐老,事业无成悲潦倒。旷志深沉似碧潭,孤情磊落如芳草。

惜春还作送春游,片刻风光未易酬。妙绪清言成韵会,飞觞举盏涤离愁。

良会弗长随往迹,转盼须臾即宿昔。古人秉烛非清狂,吾辈好把时光惜。

陈元矩昭度纳姬戏赠 其一

宋代 赵公豫

半载幽居太寂寥,春风送暖此良宵。深情不必旁留恋,好布罗帷笼阿娇。

赵公豫

赵公豫

(1135—1212)平江常熟人,字仲谦。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为官清苦廉正,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有《燕堂类稿》。► 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