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赠容州刺史马鲠臣持国

赋赠容州刺史马鲠臣持国

宋代 赵公豫

扶风家学属渊泉,刺史分符继起贤。坐啸名篇词典要,十春佳咏语轻圆。

虞山蒙幸腾飞盖,琴水邀荣泛画船。今日远人寻旧好,抠衣铃阁拜君前。

诗人赵公豫的古诗

和马先生留饮三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招饮醇醪破寂凄,夕阳掩映画楼西。狂澜就下偏维挽,峻岭难登每屐携。

自有珠光能射照,无嫌驭屈作悲啼。连朝拟订盘餐约,谁主僧庖代故妻。

和马先生赠别八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小酌僧房破冷凄,明朝分手各东西。一肩行李帆樯便,尺幅龙蛇什袭携。

水驿山程劳记忆,天光云影任歌啼。得通音问凭鱼素,此际伤情似女妻。

西子湖同马先生赋

宋代 赵公豫

湖水澄如练,中流好放歌。桥梁通小艇,楼阁倚岩阿。

响屧廊犹在,采香泽不磨。武林佳丽地,游衍乐如何。

岑山

宋代 赵公豫

山踞浙流顶,波声耸独尊。帆樯移野浦,钟磬出烟村。

脩竹凉风咽,巨鱼暑气吞。层巅一矫首,海面见云根。

浮梁舟行

宋代 赵公豫

一棹沿溪上,沙明水更清。迷濛细雨湿,起落片帆轻。

磐石中流出,新篁远岸生。客心无所系,閒坐听春莺。

玻璃泉

宋代 赵公豫

都梁环绕尽高山,山下幽泉沁齿甘。入境顿忘人事扰,临流能润舌喉乾。

孤亭掩映风云幻,曲槛迷离烟雨寒。泗地年来成泽国,奠安常作救时看。

和马先生再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连朝襆被冷凄凄,客屐湘江到浙西。长叹故园秋渐老,快逢诗伯句频携。

回廊待月来僧梵,曲径看花听鸟啼。转盼雪霜应按候,调琴协瑟念山妻。

同鲍祗登醉翁亭看欧阳公手植梅花

宋代 赵公豫

欧亭犹在望,梅萼自芬芳。地以人为重,花为植者香。

山峰皆拱列,石骨尽昂藏。文采风流事,参军独擅场。

赋赠容州刺史马鲠臣持国

宋代 赵公豫

扶风家学属渊泉,刺史分符继起贤。坐啸名篇词典要,十春佳咏语轻圆。

虞山蒙幸腾飞盖,琴水邀荣泛画船。今日远人寻旧好,抠衣铃阁拜君前。

书建州刺史鲍祗劝农诗后

宋代 赵公豫

使君劝稼泛清溪,才问高田又及低。蛙鼓鸣畦芳草际,莺梭掷柳画桥西。

堪怜南亩波生浪,且喜东庄麦秀齐。五首新诗发性府,还从老稚慰呼啼。

华佗墓 其一

宋代 赵公豫

操技颇称良,全身苦不早。堪嗟魏老瞒,今亦同枯槁。

邗上闻莺

宋代 赵公豫

邗堤芳草软如绵,夭桃媚柳何娟娟。朱栏绣阁依山巅,万仞巍巍直接天。

坐卧其中似画船,开帘俯视小百川。牙樯锦缆泊江边,红颜放棹来翩跹。

歌音缭绕落花前,倾耳听之清且圆。仓庚飞翮羽毛鲜,娇啼婉转极清妍。

高风盛德颂前贤,徘徊胜事堪流连。君不见吴歌楚舞变桑田,雄图霸业沉深渊,黄鹂睍睆迷村烟。

江行漫兴

宋代 赵公豫

江南二月好风光,杏蕊桃花间绿杨。是处芳堤嘶牧马,谁家红粉盼孤航。

永嘉时过人皆尽,建业潮来波自扬。物理静观多变幻,长歌差胜奏笙簧。

桃花坞怀古

宋代 赵公豫

坞号桃花著历阳,张公曾作读书堂。琅琅文采光前代,奕奕儒风显盛唐。

履境怀人诚韵事,居今稽古属贤良。河流不减当年绿,酌水犹馀翰墨香。

和马先生晓起六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秋英渐落景幽凄,叹息征衫滞浙西。三竺风光公素览,两峰山色我新携。

禅房境冷逢仙侣,客子心閒爱鸟啼。揖别黯然情未已,曰归难对乐羊妻。

江宁阻风

宋代 赵公豫

篱落鸡豚傍水涯,萧萧杨柳放新芽。石尤故逞波涛恶,使我行踪看晚霞。

滕王阁怀古和新会马持国韵

宋代 赵公豫

扁舟直入南州界,屈曲河州势澎湃。浩荡银涛气灏漫,渊源不竭通九派。

昔年作客豫章城,弗睹高楼恒介介。再来胜地续前缘,画栋雕梁称绝快。

子安一赋传古今,俯视群言犹草芥。西山苍翠无变更,南浦烟云几成败。

凭栏睇视爽凡襟,惹起狂情破游戒。敏饮醇醪似蔗浆,细览词章如披薤。

寄身天地原宽閒,我独伊何逢险隘。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

信知造物有化工,能参妙义方无疥。长啸楼头逸兴豪,得意忘言绝机械。

匡庐有约次游遨,务须了却林泉债。

送春歌

宋代 赵公豫

时光如箭递相催,三春竟过夏方来。红英渐落幽三径,绿叶初肥映翠苔。

太息劳生同若梦,四十年华轻断送。譬如朝露最伤情,且趁年光免嘲弄。

阳和布泽满丘墟,黄鸟声啼自卷舒。闻声自可娱清昼,何必嗟嘘向敝庐。

独念须眉惊渐老,事业无成悲潦倒。旷志深沉似碧潭,孤情磊落如芳草。

惜春还作送春游,片刻风光未易酬。妙绪清言成韵会,飞觞举盏涤离愁。

良会弗长随往迹,转盼须臾即宿昔。古人秉烛非清狂,吾辈好把时光惜。

维摩寺和冷世修韵

宋代 赵公豫

放达得真赏,风流多逸才。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

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

偕冷世修游顶山广福院

宋代 赵公豫

山寺寂无僧,空门白云冷。惟有寒松枝,悠然照潭影。

赵公豫

赵公豫

(1135—1212)平江常熟人,字仲谦。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为官清苦廉正,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有《燕堂类稿》。► 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