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崇德县簿冷世修招饮

崇德县簿冷世修招饮

宋代 赵公豫

早衙已放又清歌,文采风清孰若何。别圃娱情多典册,疏篱适兴杂藤萝。

秋容包灿迷鸿雁,园菊英含续芰荷。饱德霏霏谈论爽,如观大匠斧高柯。

诗人赵公豫的古诗

崇德县簿冷世修招饮

宋代 赵公豫

早衙已放又清歌,文采风清孰若何。别圃娱情多典册,疏篱适兴杂藤萝。

秋容包灿迷鸿雁,园菊英含续芰荷。饱德霏霏谈论爽,如观大匠斧高柯。

教授祖守中逢清以秋菊佳咏见贻次韵奉答

宋代 赵公豫

重九寓淮阴,尘嚣忘境寂。金风遍原野,芳华未销歇。

结友步林坳,秋容正纷发。疏篱隐士居,丛菊堪怡悦。

淡远异凡葩,清香恋游蝶。皎如冰作盘,长才无放逸。

广文祖先生,鸡群之鹤立。挥泪赋新言,群贤皆侍侧。

一编惠远人,捧诵几晨夕。

访滕王阁旧址

宋代 赵公豫

滕王高阁已尘埃,故老犹传结搆材。南浦寒潭秋月浅,西山爽气晓风开。

韩公碑碣生苔藓,王子文章没草莱。举目章江多落寞,萧萧云树总堪哀。

逵弟招饮

宋代 赵公豫

天潢家世本同宗,玉质亭亭似岱嵩。海国快逢情契合,华堂盛集酒香浓。

谈诗雅以唐为法,植品端惟汉是从。握手雉皋旋别去,暮云春树想高踪。

陈元矩昭度纳姬戏赠 其二

宋代 赵公豫

赚得姬人下镜台,锦衾角枕手亲裁。鱼鱼水水成佳会,懒向书堂事酒杯。

赋赠许上达

宋代 赵公豫

十载驱驰万里程,鸡林自昔饮香名。欣瞻霁月光风度,得慰苍葭白露情。

博爱已徵钦古道,赠言端可重生平。回舟再谒吟诗处,错落珠玑映水明。

游琅琊寺

宋代 赵公豫

滁阳饶古迹,山水境幽然。名流相接踵,题咏日纷繁。

我来值长至,欲一向山前。适逢豪侠友,相约入林渊。

巉岩如虎伏,苍松似龙眠。少憩闻清磬,徐步览名泉。

山僧供茗椀,不为礼数牵。坐卧兴夷犹,啸傲山之巅。

江行漫兴

宋代 赵公豫

江南二月好风光,杏蕊桃花间绿杨。是处芳堤嘶牧马,谁家红粉盼孤航。

永嘉时过人皆尽,建业潮来波自扬。物理静观多变幻,长歌差胜奏笙簧。

梅仙祠

宋代 赵公豫

汉尉垂纶处,遗风事可传。林深飞鸟入,水隔小桥连。

道室幽如许,山花晚倍妍。到来心志静,不复有尘缘。

赠池州倅赵汉卿昂发

宋代 赵公豫

池阳别驾号宗工,博雅持衡景岱嵩。召杜兴歌德并美,龚黄政绩颂同功。

清华独擅标江左,伟望无双冠域中。何幸旌旄来吴会,得瞻懿范沐仁风。

邗上闻莺

宋代 赵公豫

邗堤芳草软如绵,夭桃媚柳何娟娟。朱栏绣阁依山巅,万仞巍巍直接天。

坐卧其中似画船,开帘俯视小百川。牙樯锦缆泊江边,红颜放棹来翩跹。

歌音缭绕落花前,倾耳听之清且圆。仓庚飞翮羽毛鲜,娇啼婉转极清妍。

高风盛德颂前贤,徘徊胜事堪流连。君不见吴歌楚舞变桑田,雄图霸业沉深渊,黄鹂睍睆迷村烟。

留别□州牧孙德操懋

宋代 赵公豫

贤守公馀雅宴开,荷香馥馥入蓬莱。骅骝与座称仙吏,樗栎趋陪愧钝才。

纬武经文资妙略,民胞物与广滋培。萍踪将返琴川棹,铃阁新吟切溯洄。

和马先生晓起六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秋英渐落景幽凄,叹息征衫滞浙西。三竺风光公素览,两峰山色我新携。

禅房境冷逢仙侣,客子心閒爱鸟啼。揖别黯然情未已,曰归难对乐羊妻。

严先生钓台同范茂明赋叠前韵

宋代 赵公豫

处士星光耀斗符,汉家幸有此区区。

书建州刺史鲍祗劝农诗后

宋代 赵公豫

使君劝稼泛清溪,才问高田又及低。蛙鼓鸣畦芳草际,莺梭掷柳画桥西。

堪怜南亩波生浪,且喜东庄麦秀齐。五首新诗发性府,还从老稚慰呼啼。

徐孺子祠墓

宋代 赵公豫

孺子遗踪何处寻,进贤门外树森森。登堂展拜情维系,过墓倾心敬自深。

剩有黄鹂鸣院落,还来云影覆山阴。章江积雨增愁思,此日新晴爽客襟。

送春歌

宋代 赵公豫

时光如箭递相催,三春竟过夏方来。红英渐落幽三径,绿叶初肥映翠苔。

太息劳生同若梦,四十年华轻断送。譬如朝露最伤情,且趁年光免嘲弄。

阳和布泽满丘墟,黄鸟声啼自卷舒。闻声自可娱清昼,何必嗟嘘向敝庐。

独念须眉惊渐老,事业无成悲潦倒。旷志深沉似碧潭,孤情磊落如芳草。

惜春还作送春游,片刻风光未易酬。妙绪清言成韵会,飞觞举盏涤离愁。

良会弗长随往迹,转盼须臾即宿昔。古人秉烛非清狂,吾辈好把时光惜。

慈教寺同冷世修赋

宋代 赵公豫

古刹傍江头,凭高豁远眸。云光时散合,山影半沉浮。

不语参空界,随缘作胜游。老僧指点处,心事几多休。

岑山

宋代 赵公豫

山踞浙流顶,波声耸独尊。帆樯移野浦,钟磬出烟村。

脩竹凉风咽,巨鱼暑气吞。层巅一矫首,海面见云根。

廿四桥

宋代 赵公豫

桥在大业间,今日已倾圮。万古长不磨,云山并烟水。

赵公豫

赵公豫

(1135—1212)平江常熟人,字仲谦。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为官清苦廉正,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有《燕堂类稿》。► 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