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
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
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
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闻糟出瓮,屡问菊开花。
古井元依斗,丹砂旧养芽。蚍蜉频上案,猿狖巧分楂。
客到扁舟远,年侵两鬓华。心摇挂风旆,眼暗隔轻纱。
强拨横肱睡,来从插版衙。隐居惭弃掷,胜地每咨嗟。
顽钝终何取,彫磨岂复加。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蜗。
逍遥堂会宿二首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次韵温守李钧见寄兼简毛大夫
次韵子瞻相送使胡
临江萧氏家宝堂
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
思归二首 其一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思归非吾计,聊亦为尔耳。
行装归肩舆,客舍卷床笫。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舟行或易摇,舟静姑且已。匏系虽非愿,蠖屈当有俟。
老人思虑拙,小子言有归。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索居庖无人,归去迎伯姊。终岁得安闲,幽居无彼此。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外孙文骥与可学士之孙也予亲教之学作诗俊发
初得南园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环波亭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和子瞻濠州七绝四望亭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二十六 野人庐
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试与叩柴荆,言辞应有味。
逊往泉城获麦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三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秋社分题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过杨无敌庙
登嵩山十首 将军柏
葺居五首 其三
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
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游泰山四首 岳下
寒食二首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其三
寇莱公
寄题登封揖仙亭
和子瞻记梦二首
春日耕者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七舜泉诗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
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其二 醉眠亭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六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
次韵子瞻好头赤
答颜复国博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郡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题韩驹秀才诗卷
同子瞻次梅圣俞旧韵题乡舍木山
次韵景仁丙辰除夜
卢鸿草堂图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
和王晋卿都尉荼醾二绝句
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
登嵩山十首 登封坛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
和强君瓦亭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其一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露香亭
江州五咏其二浪井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桐轩
李钧寿花堂〈并叙〉
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
同迟赋春晚
早睡
燕贡士
腊中三雪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蹇师嵩山图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次韵答王巩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惠州〈传闻南朝逃叛者多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八梁山泊见
次远韵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次韵姚道人二首
颍州择胜亭诗
益昌除夕感怀
龙川道士
故成都尹陆介扶挽词
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