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 其二

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尉陀城外汎云槎,西望峨眉隔水华。若道日南天万里,归心一夜过三巴。

诗人郑善夫的古诗

吴中杂诗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乌衣不复见,蟋蟀声近床。黄花深几许,昨夜一篱霜。

九日同剑川诸子登马坑诸山望九峰道南祠记事

明代 郑善夫

南平县北重阳至,强起登高风雨朝。乌帽黄花修旧事,风流人物忆前朝。

东南形胜山川固,闽粤衣冠气象饶。千树早霜寒自积,一潭秋水澹相摇。

汉王俎豆还宫庙,刘守勋名已寂寥。群盗檄书随处满,万方兵甲几时销。

年荒白昼三军噪,日远黄堂五马骄。病后故人俱杳莫,幸然胜事不萧条。

人兼邺下何须避,谊重淮南定见招。青眼岂辞鹦鹉盏,白袍更上木兰桡。

四贤道近源流断,双剑龙潜岁月遥。桂树丛生江草长,不妨志士遁渔樵。

顾九和

明代 郑善夫

昆山顾学士,十载绾银鱼。勋业天人策,行藏封禅书。

与君成去住,谋道竟何如。先帝焚香在,皇情可但虚。

西山杂诗三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春尽一到此,散愁幽意繁。西湖草已绿,南国桂应蕃。

宫殿浮今日,山河控北门。时艰羡飞锡,来往给孤园。

游建州陶园和渊明拟古八首 其五

明代 郑善夫

东南有一士,名节贞自完。名光归田园,散发懒不冠。

白鱼入羞馔,取色慈母颜。幽居藏市廛,白日以闭关。

客从远方至,情话忧绝端。酒酣命僮仆,取琴为之弹。

希声入窈眇,忽下双紫鸾。眷言履昭旷,相期逾岁寒。

后秋兴三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江湖霄汉不相闻,独拊龙泉看斗文。燕雀岂知鸿鹄志,凤麟终遁羽毛群。

闭门春事生黄叶,去国秋山长白云。传语元丰旧迁客,好将王道辅明君。

南征 其六

明代 郑善夫

赣州城头鼓角哀,清漳道上羽书来。何处总戎深属望,阳明夫子出群材。

新制白氎巾赠昆崙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万里黄河天汉通,昆崙遥带碧琳宫。青牛已度流沙去,述作虚传河上公。

南郊改卜陪陈司马视牲

明代 郑善夫

南苑春风吹暮寒,月华光暮紫芝坛。上卿剑履中宵出,大祀牛羊隔岁看。

早报简书回万乘,竟何斋沐散千官。圜丘想像天威切,忝列鹓行夹道观。

病中吟六绝 其四

明代 郑善夫

有身终是尽,学死始长生。吾将鍊真性,去去凌紫清。

南征 其四

明代 郑善夫

官军不出粤山深,招抚年年空费心。天子拊髀思葛亮,南中孟获定成擒。

赠林中丞

明代 郑善夫

矫矫中丞三辅贤,投簪沧海意犹仙。高冠大带回蛮俗,绿醑黄花照暮年。

勋业不谈延庆役,儿童唯唱太康篇。纷纷授简梁园客,未道枚生赋独传。

答方思道富阳见寄

明代 郑善夫

浙水浩天涯,吴门意已乖。三年方数字,半世渺孤怀。

萍梗犹能合,风尘未见偕。富春霜雪里,却忆凤喈喈。

秋兴七首 其五

明代 郑善夫

强邻牧马下阴山,西塞诸军永不还。万里角声悲岁暮,三边烽火直函关。

浸淫已入襟㗋里,桴鼓深防霄汉间。闻道凶门屡推毂,总戎何日斩楼兰。

送太白山人观海

明代 郑善夫

长江天风吹岁暮,送子东岁浮沧瀛。三韩波涛光怪出,孤山松桧蛟龙鸣。

区中马背岂心事,凫舄鹤瓢非世情。明年期我坐日观,若木照地春相迎。

哭张士孚

明代 郑善夫

同会今何在,斯人天下无。盛时看谏草,何日奠生刍。

狐鼠私相庆,衣冠势益孤。空馀青史上,遗简载名儒。

金山纪胜

明代 郑善夫

扬子宅前水,东溟势欲吞。乾坤真浩荡,岛屿尽儿孙。

石舞风波作,龙归日月昏。平生爱飞动,长剑倚昆崙。

画六绝 其五

明代 郑善夫

卖药行市南,隐身入壶中。指挥费长房,白日骑黄龙。

汶上对月闻笛作商调哀切命船人度曲为和因赋醉歌

明代 郑善夫

焉耆八月高风起,鸿雁群飞渡淮水。月下清砧愁远人,天涯芳草思公子。

王郎哀时最萧瑟,万里迢迢向南国。呼我上船设冰鲙,仰天颂酒开胸臆。

关山茫茫何处边,但见急管哀中天。冯夷听曲波面出,杨柳乱落西风前。

酒酣月落歌未已,陇思江情嗒然起。未挂姓名玉策上,愿添海水金樽里。

人生合欢那可测,有似大海翻萍叶。回首亲朋各别离,岂无江汉通舟楫。

流光过鸟不复驻,达官好爵身之蠹。况乃豺狼横地轴,何限骅骝窘天步。

竹林诸贤皆酒徒,嗣宗只愿步兵厨。古来贤达一澌尽,醉乡之托今何如。

与方质父登于山

明代 郑善夫

巾舄动高兴,江山入大观。烟霞几回首,天地一凭栏。

晴日千村晚,长风五月寒。莫嫌踪迹远,石室在人间。

郑善夫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53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