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照身镜

照身镜

清代 郑用锡

空中色相證瞿昙,看取狂奴故态憨。我自前身认明月,举杯一笑影成三。

诗人郑用锡的古诗

戏赠鹤珊

清代 郑用锡

托迹潜园宇宙宽,故乡岁月乐盘桓。使君疑是陶宏景,既爱山林更爱官。

读易示诸儿

清代 郑用锡

五经众说郛,惟易汇众理;道通月窟中,义蕴天根里。

嗟彼读易者,不过混沌耳。不知先后天,图自羲文始;

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彖以括其全,爻各随所视。

三百八四爻,取象皆虚拟。其间德位时,当须判臧否。

承乘兼比应,毫发难差徙。吉凶同悔吝,佔词辨由起。

二五位居中,论正或未是;惟中能兼正,馀虽正莫比。

互卦与错卦,旁通悟其旨。一阴复一阳,变化无涯涘。

何人执此编,一一穷原委;由浅而及深,幸勿踰前轨。

斗酒

清代 郑用锡

森严酒令出奇筹,拇战纷哗未肯休。忽报降旗坛上竖,乘酣奏凯过糟邱。

梁儿添孙喜赋

清代 郑用锡

七十筵开北海樽,才经两月又生孙。老夫正喜含饴弄,他日能兴通德门。

闻丁述安司马

清代 郑用锡

劳薪暂息閒无事,新修廨舍三弓地。隔断红尘境自清,先忧后乐心心寄。

山房双桂苦栽培,小山招隐非公志。榴花艳照眼中明,五月开轩应献媚。

松生书屋匝地阴,此是公家梦所致。埽径吾亦爱吾庐,广厦谁作万间庇?

惟公丘壑足胸中,不拘于吏为仙吏。故山猿鹤不须愁,数笏石存归岫意。

闻警四首 其四

清代 郑用锡

二十年来返故林,极天戎故动愁吟。愧无大海回澜力,仍抱孤臣报国忱。

身老何堪频抚髀,时艰敢幸早抽簪。瓣香自向苍穹祷,献馘相期奏凯音。

闰五月七日儿辈续祝生辰

清代 郑用锡

七旬逢七年,诞辰值七日;既三复以四,遇闰数更溢。

七旬逢五月,五月正重午;更欣夏日长,天中节再午。

嗟我岂蹉跎,汝欲将寿补。大笑语群儿,更番为起舞。

二首与六身,测亥义亦古。假年傥学易,河洛可参数。

和籋云见赠元韵

清代 郑用锡

久遂初衣结草堂,奇书百轴自生香。江山此去留模范,文物如今几典章。

筑室相依三径在,登坛虽老一军张。毕生到此将何用,我且倾杯对酿王。

冬至祠岁

清代 郑用锡

缇室葭灰应岁寒,年年家岁荐杯盘。世遥端赖馨香报,老去方知拜跪难。

百代清芬传俎豆,一庭文苑列衣冠。君恩重叠丝纶捧,肸蚃应承告庙欢。

诸侄入泮,作此勖之

清代 郑用锡

少年急求名,不妨苟为就。枉尺而直寻,勿安于媕陋。

譬彼牛蹄涔,去浊存清溜。一勺虽无多,涓涓夜复昼。

赴海纵大观,滥觞已非旧。斯言非尔欺,请以书座右。

班妃团扇

清代 郑用锡

炎京阅尽扇中身,长信宫寒月似银。料得秋风肠断日,相怜惟有竹夫人。

灯下口占

清代 郑用锡

荏苒光阴只自怜,一灯兀坐爱逃禅。老夫不解烧丹术,赢得清閒便是仙。

草堂题壁

清代 郑用锡

我欲游名山,此地无峻岭。祇此一亩园,规画亦井井。

编篱藉筼筜,薙草辟蛙黾。茅屋三两间,已足供游骋。

人生易百年,转移在俄顷。何如此小住,朝夕今以永。

池塘春雨痕,花坞夕阳影;数弓虽不廓,颇亦称胜景。

达观

清代 郑用锡

月自有盈亏,水亦有潮汐;往来相循环,阴阳互为宅。

惟人独不然,死归生是客。自少以及老,如同驹过隙。

死者不复还,生者仅寄迹。修短况不齐,须臾成今昔。

我独循至理,死生任所适。修身以俟之,圣贤语不易。

白桃花和籋云作

清代 郑用锡

莫嗟鬓影几成霜,篱菊当成老更香。谁赠绨袍怜范叔,曾烧丹鼎学淮王。

枯桐爨下终知遇,宝剑匣中宁久藏?且暂笼樊依野鹜,冲霄看汝好飞扬!

生辰得雨

清代 郑用锡

湖海归来剩此身,廿年间散守江滨。空留出岫为云态,犹作平畴课雨人。

已博斗升分涸辙,竞传孤矢正嘉辰。长去报束惭何敢,聊伴尧天击壤民。

独坐无聊,为景孙评文

清代 郑用锡

故交零落已无多,风雨漫天自啸歌。幸有小同亲侍立,一庭书带影婆娑。

咏柳二首 其二

清代 郑用锡

春明门外逐车轮,一色青青迹已陈。铺白毡如迎贵客,舒青眼总属才人。

曾依九陌弹衣汁,犹拂千丝埽路尘。生性缠绵情最软,故应独占渡江春。

閒健二首 其一

清代 郑用锡

古稀只隔一年期,矍铄全凭口福贻。傲骨本难腰委折,衰躯未藉杖扶持。

名归画饼终何用,梦破炊粱敢自痴。造物予閒兼予健,老翁尚忆放翁诗。

先慈遗服题示诸儿

清代 郑用锡

年年寸草留春晖,登堂犹见慈母衣。此衣何为出玉窆,涕泣说是当时殓。

自从失恃经十年,无端换劫红羊天。岂知金石原不坏,竟体浑坚争下拜。

吁嗟此服已泥涂,鲜明颜色不少殊。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

身兮服兮两无亏,箧中摺叠心为悲。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

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

郑用锡

郑用锡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14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