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马则贤

赠马则贤

明代 朱同

芳草碧未终,秋霜一何早。母恩那可思,寸心欲奚报。

虽有白日辉,已缺春晖好。饮恨抱案牍,方寸惄如捣。

陈情已得请,几筵躬洒扫。忍泪不敢挥,严亲亦云老。

志养已自惭,况乃伤怀抱。我亲亦念我,弃捐两秋草。

去年被斩衰,远涉金陵道。慈亲日倚门,眼枯鬓如皓。

圣恩果天宽,放还喜绝倒。虽无三釜养,菽水芼蘋藻。

与君本通家,世学所当考。亡者既如斯,生者期终保。

文昌裒诗篇,令我索枯槁。我辞亦良苦,未易众人告。

但愿各勉旃,矫首望穹昊。

诗人朱同的古诗

竹枝词十八首 其四

明代 朱同

郎在潮东侬在西,临鸾愁画远山眉。梅花月冷珊瑚□,□□□□□□□。

曹操杨修玩曹娥碑图

明代 朱同

江水粼粼照岸浮,古碑如堠立江头。谁知手撚吟髭日,已是心疑国士秋。

奸计不逃人物议,画图解写古今愁。沽才斗虏固应尔,更有同时鹦鹉洲。

西村画山水为罗传道邑令题

明代 朱同

飞泉千尺垂长虹,岚气散作烟空濛。秋林高下见村屋,古寺如听云间钟。

楼台依约烟树表,溪桥野艇行人小。西村画癖嗟余同,对此兴与秋天杳。

访祥云谷首座不遇

明代 朱同

荷锄欲访祥云谷,云出天涯昼寂寥。拟念过从知姓字,秋声何处有色蕉。

题琴趣轩卷 其四

明代 朱同

净几炉烟昼静,小斋花气春酣。莫作商声秋调,莺啼三月江南。

泛舟严陵 其三

明代 朱同

千滩水没浪花浮,鼓枻乘涛喜顺流。两岸青山看不尽,扁舟五日到严州。

送吴允坚掌仪入闽省亲

明代 朱同

海鸟拂羽翮,翩然独南翔。楚人不识凤,焉能知商羊。

我本黄山人,仗剑游钱塘。见君恨已晚,盘桓与苏杭。

忽动定省念,告言驾海航。我亲亦念我,白发垂高堂。

未遂终养心,中宵不能忘。岂无负郭田,与君濯沧浪。

男儿百年间,事业不可量。努力在少年,莫令鬓毛霜。

我有清樽酒,为君举一觞。酒酣发长歌,中心怆以伤。

莫辞今夕欢,可以诉衷肠。明朝片帆去,云海苍茫茫。

题自画

明代 朱同

楼观横空倚薜萝,千寻晴碧落沧波。天连极浦归帆小,云锁重岩积翠多。

一壑已堪藏蠹籍,百年只合老渔蓑。扁舟草阁相看者,应有临风欸乃歌。

实夫有金陵之行令人重增慨叹短章奉寄以见下怀

明代 朱同

春首过从到敝庐,谈诗清夜剪园蔬。久知衡宇能容膝,岂料王门再曳裾。

见志但知孙绰赋,济时莫上贾生书。眼中故旧飘零尽,回首西风叹索居。

应制作潇湘八景 其五 平沙落雁

明代 朱同

秋色澄空碧霄远,蓐收气肃寒云捲。数声嘹唳天外来,低落平沙水清浅。

羽毛独尔知随阳,岂为饥肠怀稻粱。衔芦不烦避矰缴,解网今已同商汤。

赠项子全

明代 朱同

过门未识子全面,久矣逢人说项斯。宦志已灰更变后,宗枝还念未分时。

曾杨近古无神术,卢扁于今有国医。尚拟好风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园葵。

题郑以仁府掾南山堂

明代 朱同

谷口郑子真,虽非陶处士。彭泽归去来,未必不同志。

古人论心不论迹,今人论迹不论心。曾子武城子思卫,出处一致非升沉。

筑堂悠然对平巘,碧云过雨南山远。孰谓今人非古人,淋漓文字见题扁。

竹枝词十八首 其十八

明代 朱同

小姑拟郎去不归,为郎打瓦复钻龟。青山尚有飞来日,岂有人无相见时。

竹枝词十八首 其七

明代 朱同

十五十六月正圆,楼头买卜问青天。月如照到吴江水,郎在吴江第几船。

题登源绿照亭

明代 朱同

登源洞里石如屋,绿照亭前水作湖。溪声绕坐惊风雨,山色入栏供画图。

身世几时归涧谷,林泉何地不蓬壶。高朋尽日追游乐,莫厌沾衣雨载途。

梦别陈彦珍

明代 朱同

握手相逢喜未阑,又遮西日上长安。江山千古形空壮,戈甲十年民已残。

路远谁怜行役苦,情深自觉别离难。下车早报平安信,白发高堂泪未乾。

归故宅

明代 朱同

曲曲清溪来往频,故园又往见先春。笋穿舍北竹绕屋,梅倚墙头花笑人。

泉石几家供客眼,江山万里暗兵尘。由来轩冕多翻覆,涧水松风未是贫。

竹枝词十八首 其一

明代 朱同

钱塘儿女不学针,月明楼下理胡琴。逢人但道新番曲,不识春愁海样深。

题自画寄陈亲

明代 朱同

柴门旧日经游驻,留得风烟在故居。为问盘中陈处士,溪山清兴近何如。

应制作潇湘八景 其三 烟寺晚钟

明代 朱同

重岩叠障生虚籁,碧烟隐寺横如带。老禅出定月照廊,数声忽度长林外。

西来大慧非顽空,要将耳观开愚蒙。洪音浩荡无远迩,播扬万里资皇风。

朱同

朱同

徽州府休宁人,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朱升子。洪武中举明经,官至礼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图绘,时称三绝。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12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