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送行诗卷

题送行诗卷

明代 朱同

江西未有送行句,此日相逢再赋诗。定省羡君多伯仲,飘零怜我独孤遗。

梦回石水论文夜,喜见秦淮问礼时。后会茫茫又何地,应须努力慰相思。

诗人朱同的古诗

题画扇钱叶省郎越中行 其一

明代 朱同

三月钱塘春渐浓,老松长吼海门风。故人一别知何处,天外青山是越中。

竹枝词十八首 其十七

明代 朱同

望郎一朝又一朝,萧郎信似浙江潮。钱塘潮信有时失,臂上守宫无日销。

何士明判簿以诗求作云麓书隐图不果为作步韵奉答

明代 朱同

十年江上忆茅庐,故托毫缣写旧居。济世可堪终稼穑,莅民无计禦樵渔。

久知心远怀桑梓,已喜身閒弃簿书。云麓真山应会见,莫看图画赋归欤。

遂邑阻雨书怀甲寅二首 其二

明代 朱同

痴云一月翳朝阳,四望平芜尽海洋。蜀魄唤春空自苦,吴蚕作茧为谁忙。

一身留滞难回首,万事牵萦易断肠。继述久知心事重,莫将流涕浪沾裳。

度昱关宿老竹田家及抵家述怀

明代 朱同

险阻艰难备此程,百年生死一毛轻。但知憾比徐方寸,深愧才非杜北征。

茅屋昼藏牛共卧,山溪夜渡虎同行。归来已喜双亲健,莫遣秋霜上鬓茎。

题自画榆溪清隐图寄程国辅 其二

明代 朱同

初月梅花近水开,满林仙杏为谁栽。雨晴采药穿云去,风煖寻诗步月回。

身近玉墀膺宠渥,手调金鼎诧奇才。凤凰池上频回首,会见鹓班接踵来。

同董伯和登砂子岭观圣潭瀑布

明代 朱同

小径穿溪断复通,丛林阴翳失西东。重岩直入九霄上,古庙深临万壑中。

白日忽惊飞急雪,青潭慎勿怒潜龙。谁知一勺灵湫水,解与人间作岁丰。

小园栽菊 其二

明代 朱同

老菊丛根寄小盆,也知春至长儿孙。扶持已费栽培力,长育全资雨露恩。

赠马则贤

明代 朱同

芳草碧未终,秋霜一何早。母恩那可思,寸心欲奚报。

虽有白日辉,已缺春晖好。饮恨抱案牍,方寸惄如捣。

陈情已得请,几筵躬洒扫。忍泪不敢挥,严亲亦云老。

志养已自惭,况乃伤怀抱。我亲亦念我,弃捐两秋草。

去年被斩衰,远涉金陵道。慈亲日倚门,眼枯鬓如皓。

圣恩果天宽,放还喜绝倒。虽无三釜养,菽水芼蘋藻。

与君本通家,世学所当考。亡者既如斯,生者期终保。

文昌裒诗篇,令我索枯槁。我辞亦良苦,未易众人告。

但愿各勉旃,矫首望穹昊。

竹枝词十八首 其十四

明代 朱同

湖草青青湖水深,画船撑出断桥阴。画船无柁是郎性,断桥有柱是侬心。

始生日有感

明代 朱同

天马辞月窟,飘然来沙场。飞鸿失其群,哀吟独南翔。

我生胡不辰,三年羁钱塘。矫首屡四望,雪晴关山长。

男儿生堕地,勋名在四方。那能守丘园,郁郁怀故乡。

所悲有双亲,白发垂高堂。温凊谁当共,甘旨谁当尝。

所以终夜起,怆然悲以伤。由来忠孝节,千古垂纲常。

大罪既逆天,细事胡足量。登高观大荒,大荒何茫茫。

白日悬苍穹,不照游子肠。

题画扇钱叶省郎越中行 其二

明代 朱同

清明时节雨霏霏,客子新裁白纻衣。日日江头问消息,洗天风雨几时归。

竹枝词十八首 其九

明代 朱同

葛岭东头是相门,当年甲第入青云。楼船东入里湖去,何曾望见岳王坟。

题自作山水 其二

明代 朱同

谁剪吴江半幅天,沧洲诗思便悠然。长江万里云垂地,锡杖一条僧上船。

怪石定从山上落,乔松势与海相连。好山是处堪图画,任取旁人笑米颠。

赠别赵省郎

明代 朱同

赵璧连城举世知,紫阳一见又分离。莫辞远客长征日,正是男儿报主时。

山路春明花隐隐,驿庭烟煖柳垂垂。定知公馆多诗兴,好寄双鱼慰所思。

升春官侍郎遣笃郎归寄陈姊夫德铭 其二

明代 朱同

自携琴剑别幽居,魂梦无时绕故庐。访远已知亲谊重,趋朝还念菲才疏。

百年霜露遗先垄,万卷牙签积旧书。归到枫林烦护念,时传消息报何如。

竹枝词十八首 其十八

明代 朱同

小姑拟郎去不归,为郎打瓦复钻龟。青山尚有飞来日,岂有人无相见时。

应制作潇湘八景 其八 山市晴岚

明代 朱同

平湖远接青山麓,瓦屋布帘烟簇簇。曈曈海日出山头,晻霭林霏淡平陆。

鲜鳞可买醪可沽,醉归不倩傍人扶。皇风万里被海隅,渔樵乐土无处无。

黟山汪孟和以其祖居栖碧楼作图求赋为题之时为府吏

明代 朱同

谪仙去我日已远,谁复结楼栖碧山。韶华一逐流水去,碧桃几见春风还。

龙鱼每怀鼻祖重,骐骥肯放闻孙閒。题诗不尽归欤意,安得与子穷跻攀。

遣人归寄 其二

明代 朱同

甲辰之冬十月望,行客此时应到家。想得双亲淹泪眼,问儿何事在天涯。

朱同

朱同

徽州府休宁人,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朱升子。洪武中举明经,官至礼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图绘,时称三绝。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12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