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祝允明
龙子遗将海藏方,换除烟火世间肠。三花树顶千秋雪,七宝宫中万杵霜。
琼管绿箫通廓落,碧文金检佩琳琅。松门昼掩烟萝合,独在峰头侍紫阳。
八咏 其四 渔钓
幸非城市住,不舍烟波宅。白鸟丽金烟,苍莓绕黄石。
凉阴木涧青,平远水天碧。梁寒鱼尽落,稻晚蟹犹瘠。
脩纶倚笭箵,败笠盖袯襫。沽酒自易醉,枫根忽终夕。
杂吟 其四
凤皇粲德文,和鸣亦嘒嘒。举世未曾见,众口称丽美。
唐虞有至治,千载盛传闻。学者抱典谟,终年向人论。
舜死凤不来,寒士长欣欣。
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 其二
荷锄欣种渊明田,坦腹还如懒孝先。登山自蜡平生屐,载酒时过远近船。
焉知鱼鸟升沉性,齐得椿菌小大年。却笑人间心尚在,欲将青史订愚贤。
太傅王公款月台
青天洞荡浮云开,东方月出临高台。光流碧汉轮飞度,影入湖波魄共来。
贤主嘉宾长会合,同光共景且徘徊。未咏韩公星没句,聊从太白漫停杯。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三
玄文草罢坐川湄,川与心同清静时。此地可忘新汉事,莫将轻易与人知。
戏简连博士
为问涧松夫子来,酒肠连日可曾开。天炎地陋佳宾少,眼底能无曲秀才。
读河源郑明府公牒有感
读罢昌言耳目明,头风虽愈沸归情。海南潦倒江南客,强饭看君作太平。
月乌篇
吾乡沈郎字仲宽,为我遥索月乌篇。月乌喻孝与客旅,二者未知心所安。
孝为百行大且初,鸟中曾参人不如。吾闻沈郎孝且才,即此乃是曾之徒。
寒光满林莫返哺,哑哑叫断肠欲枯。我今南飞依棘枝,为子仰天强哦诗。
乌啼月落粤山低,一夜魂游吴苑西。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四
溪桥回转鸟声微,杖屦萧萧两布衣。不是耕夫出莘野,秋风落日采薇归。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二
吾足如转莲,遇风无停时。遇候迭代序,常与家室辞。
三岁凡五出,别离复在兹。行止岂有津,谁为我稽疑。
不若巢中禽,乃免霜霰欺。天运实为尔,通塞任所之。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一
破屋依依寂寞滨,千山头白树存身。洛阳县令曾知否,中有饥吟僵卧人。
雨窗有怀连韦二博士
薄宦将三载,高情有二君。天涯漫萍梗,雨下忆兰熏。
四海习凿齿,千年扬子云。东邻无百室,犹自叹离群。
赠朱孝廉性甫
忆神妃
京馆闻莺
宿茅峰
下马门前一振衣,翠微高振逼清微。云边洞里真人去,月下山中长史归。
丹伏砂床金燄短,术穿崖窦紫云肥。神方能咏不能遇,一夜爽灵峰顶飞。
泰风
岁律默迁,夕飙儆物。起坐多念,歌以永言。灏商回秋,泰风薄宵。
冲堂袭惟,其音萧萧。蜩咽乌栖,蟋蟀试吟。岂无忧欣,以耿遐襟。
肖形声气,亦有裳衣。无作我羞,朝日将晖。昔之抚景,鲜驩薄游。
今之抚辰,力弗及脩。五十无闻,先师无畏。无曰其迟,其日如驶。
皇序递代,漫漫百年。天之将旦,无然爰爰。
又借韵自赋一首用呈诸公
才到炎方便忆还,空歌游子剑前颜。空秋阳鸟遵遥渚,短景浮云出故山。
开被放衙星未没,推窗观海日将攀。诸公总是蓝田璧,不弃他山老石顽。
卞将军庙
瘦马城西步夕曛,祠堂翼翼护英氛。下马入门忙拜礼,行人说是卞将军。
咏新安许氏石潭
沈沈山下潭,粲粲潭中石。结宇子亦贤,喜作石潭客。
将同丘生栖,可有奇章癖。兹标本余契,遐咏亦驰适。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拟伤乱
家藏李兴宗毛女
娄江舟中述梦续事状
月槎
唐寅画山水歌
送贰守曾公擢河南佥宪
未足句 其一
皓月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九
包山
市汊阻风
林鸟 其一
述行言情诗 其密十五
遥看隔水倚窗钓鱼
三月三日施侍御邀宴姚将军庄宅即旧名东郭草亭遗址 其二
戴文进风雨归舟图
卧病怀勉之二首 其一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七
家藏刘松年小方
沈徵君遇小景 其二
静女眠春晓
赴报国院海会喜侯二
送黄翰林
次韵表弟蒋烨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
赠邢奎
自末春入初夏归舟即事
梦游 其一
挽歌诗
题杭州蒋自容江湖游卷 其一
柬松江马别驾
谢汤文守惠地黄煎
出高淳县望宝积寺塔
秋山琴月图
舟中忆续
沈徵君遇小景 其一
和王太学见赠 其三
赠江秀才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 其一 明堂
五十服官政效白公
述行言情诗 其三十五
雨中句容道中喜看山色
壬申闰五廿六晓纪怀
泊嘉善东桥
送万寿恩住持碛砂
述行言情诗 其一
九悯九首 其四
秋晚由震泽松陵入嘉禾道中作 其一
题杭州蒋自容江湖游卷 其二
八咏 其二 军戎
答史随州
和王太学见赠 其二
送张掌教致仕归临江
孟玉涧画瓜
小米山水
赠太仓汪使君
未足句 其二
吴镇小笔
鸡黍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