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王太学见赠 其二

和王太学见赠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道拙才空志不成,错将言语占时名。无端抛却山林乐,换得轩裳底事荣。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戏为朱民部索齑

明代 祝允明

苏公屡欲传冰壶,此味能参自信吾。为语版曹朱学士,客厨争奈并锥无。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四

明代 祝允明

溪桥回转鸟声微,杖屦萧萧两布衣。不是耕夫出莘野,秋风落日采薇归。

述行言情诗 其五十

明代 祝允明

六籍统宇宙,七纬键天人。百子错町畛,万家腾烟云。

眇眇予日接,泳洽如渊鳞。冥蒙日思道,粲发时摛文。

纷纶向一贯,光彩摩三辰。向来觉性言,寂寞难重陈。

至乐终百年,与尔同埃尘。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 其三

明代 祝允明

枕上红尘白昼深,眼开欲得息劳心。灯花暗入僧床冷,山阁冯江万木林。

题衲子诗稿

明代 祝允明

得来应是呕心肝,磨破枯蒲几个团。佛有语言唯说性,僧为文字不求官。

色离纨裤通身净,味带齑肠一点酸。我欲强赓三五首,却怜无暇尽雕钻。

水诗

明代 祝允明

雨漫天兮天不得见。水漫地兮地不得践。烝人不粒兮桑田变。

神仙老死佛入灭,伯禹乘龙,仲尼乘筏。出八极兮睨洚淫而不即。

公无渡河兮公既没。妇逐狂夫,与子偕溺。青山推,鳌足断,蛟蛇腾拿,万物错乱。

厥初天一兮生水,其载与天地兮为终始。

吴镇小笔

明代 祝允明

树欲化龙先带雨,泉将归海已如涛。直恐化人移幻境,莫誇墨沈与霜毫。

送杨礼部

明代 祝允明

我有骏马图,持附君装畔。伯乐既上天,留与何人看。

赠伦解元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珠玉一出世,见者爱辉光。云汉倬昭回,众夫仰文章。

煌煌锦绣段,愿为衣与裳。醴泉消渴心,嘉禾望充肠。

亭亭梧桐树,可以栖凤凰。

赠道士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大道于人自不赊,未须终岁学三车。云开笙鹤延真驭,指绕风雷辟众邪。

玄牝谷中金母室,至阳门上玉皇家。悬壶满贮春消息,紫陌任彫千树花。

明代 祝允明

三年两度哭亡儿,莫怪衰翁舐犊痴。谁使为生便为死,可堪成喜亦成悲。

青蛾怨积兰枝梦,黄壤能酬瓜瓞期。等是人间慈孝事,□□□□□□□。

秋宵不能寐

明代 祝允明

官街彻夜鼓声悲,万古浑声至静期。
百事生来酒醒处,七情伤向梦回时。
红颜交代将人误,青史升沉与世移。
独起挑灯映窗坐,秋光月色共参差。

泪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昔诵江东咏泪诗,看来别有一般时。孤衾独枕斑斑处,半属吾亲半属儿。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七

明代 祝允明

滃合浮云晚放晴,溪山相照寂无声。不知问字人何处,门外孤舟尽日横。

子昂小景 其四

明代 祝允明

晴阳破岚暝,水色当春和。如何异人境,而有樵者歌。

金华见山亭

明代 祝允明

郡廨当空立,林亭面爽开。窗中列岫远,江上送青来。

京兆眉长妩,陶公菊自栽。安能乞勾漏,把笏此徘徊。

冒冷行役

明代 祝允明

谁使衰年冒冷行,几般辛劳几般情。重重楼阁深深闭,家隔东南四座城。

神游篇赠黄勉之

明代 祝允明

帝遣河上公,下来赤县游。
采真金庭房,漫衍三十秋。
禹书眇一策,讵几穷沉幽。
兰香帨亦感,安能久绸缪。
回首视泰元,紫烟覆神州。
垒落结五丸,杼轴冥交钩。
内笈千神钤,星云表沉浮。
猿鹿总千岁,桂姿无年休。
雨露黯在下,日月环轮流。
忆昨鹤上客,招邀玩沧丘。
子既夙遘之,飘然蹑霞旂。
长歌我劝驾,神偕足孤留。
金乌鸣日观,玉女呼洗头。
三壶风帆迅,弱水不容舟。
随风唾珠玉,空遍□□收。
闻有金光草,窈墨无所投。
升攀星辰宫,忽恍垂前旒。
长跪问宝章,八荒极探搜。
一餐换尘骨,万品皆蜉蝣。
与子无往来,逍遥齐所求。

夙驾迈皇邑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夙驾迈皇邑,公去我心悲。京吴期月我,父母何时归。

所虑大君留,吾侪将畴依。贤人在高位,庶绩用咸熙。

子产往作相,嗣之来者谁。大君一内外,留遣皆贤才。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祝允明

二仪不翻覆,万生岂无真。物情虽冯时,中亦含元淳。

扬子本清静,衔垢作美新。贾生抗高志,慷慨为过秦。

其君或唐虞,彷佛皋契尘。诎已徇一时,哀哉遘其勤。

因知纭纭内,心与身自亲。会须直躬行,大道无迷津。

提壶挂舟傍,还戴漉酒巾。何必访巢许,今古皆斯人。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