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

唐代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译文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注释

注释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此篇。
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苔:青苔。
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鉴赏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当他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重提旧事,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诗人刘禹锡的古诗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唐代 刘禹锡

震泽生奇石,沉潜得地灵。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
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
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
嵌穴胡雏貌,纤铓虫篆铭。孱颜傲林薄,飞动向雷霆。
烦热近还散,馀酲见便醒。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
静称垂松盖,鲜宜映鹤翎。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
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徒然想融结,安可测年龄。
采取询乡耋,搜求按旧经。垂钩入空隙,隔浪动晶荧。
有获人争贺,欢谣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
睹物洛阳陌,怀人吴御亭。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唐代 刘禹锡

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自有园公紫芝侣,
仍追少傅赤松游。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
更接东山文酒会,始知江左未风流。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含戏谑…来章

唐代 刘禹锡

闲门共寂任张罗,静室同虚养太和。尘世欢娱开意少,
醉乡风景独游多。散金疏傅寻常乐,枕麹刘生取次歌。
计会雪中争挈榼,鹿裘鹤氅递相过。

秋词二首

唐代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西塞山怀古

唐代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和乐天早寒

唐代 刘禹锡

雨引苔侵壁,风驱叶拥阶。久留闲客话,宿请老僧斋。
酒瓮新陈接,书签次第排。翛然自有处,摇落不伤怀。

伤段右丞(江湖旧游,南宫交代)

唐代 刘禹锡

江海多豪气,朝廷有直声。何言马蹄下,一旦是佳城。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唐代 刘禹锡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

河南白尹有喜崔宾客归洛兼见怀长句,因而继和

唐代 刘禹锡

几年侍从作名臣,却向青云索得身。朝士忽为方外士,
主人仍是眼中人。双鸾游处天京好,五马行时海峤春。
遥羡光阴不虚掷,肯令丝竹暂生尘。

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顾余尝识之因命同作

唐代 刘禹锡

前年曾见两鬟时,今日惊吟悼妓诗。凤管学成知有籍,
龙悼欲换叹无期。空廊月照常行地,后院花开旧折枝。
寂寞鱼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琼祠。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唐代 刘禹锡

旌旗入境犬无声,戮尽鲸鲵汉水清。
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唐代 刘禹锡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
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始闻秋风

唐代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赏牡丹

唐代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尝茶

唐代 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唐代 刘禹锡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
四皓丛中作少年。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
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步虚词

唐代 刘禹锡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和乐天柘枝

唐代 刘禹锡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
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故…因而和之

唐代 刘禹锡

侯家故吏歌声发,逸处能高怨处低。
今岁洛中无雨雪,眼前风景是江西。

淮阴行

唐代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
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
宿食长相见。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6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