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踏歌词四首·其三

踏歌词四首·其三

唐代 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三译文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三注释

递相:轮流更换。
鬟(huán):环形发髻。
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三赏析

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诗人刘禹锡的古诗

令狐相公频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汉中,因抒

唐代 刘禹锡

军城临汉水,旌旆起春风。远思见江草,归心看塞鸿。
野花沿古道,新叶映行宫。惟有诗兼酒,朝朝两不同。

巫山神女庙

唐代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号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伤我马词

唐代 刘禹锡

生于碛砺善驰走,万里南来困丘阜。青菰寒菽非适口,
病困北风犹举首。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

杂曲歌辞。宜城歌

唐代 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花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潸然有感

唐代 刘禹锡

昔日股肱守,朱轮兹地游。繁华日已谢,章句此空留。
蔓草佳城闭,故林棠树秋。今来重垂泪,不忍过西州。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唐代 刘禹锡

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晓看纨扇恩情薄,
夜觉纱灯刻数长。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
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唐代 刘禹锡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唐代 刘禹锡

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
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唐代 刘禹锡

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近来溽暑侵亭馆,
应觉清谈胜绮罗。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
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九华山歌

唐代 刘禹锡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唐代 刘禹锡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
烟岚餘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

唐代 刘禹锡

玉马朝周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
千行宰树荆州道,暮雨萧萧闻子规。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唐代 刘禹锡

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吏谒前丞相,山迎旧主人。
东瞻军府静,西望敕书频。心共黄河水,同升天汉津。

途中早发

唐代 刘禹锡

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代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华山歌

唐代 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苦雨行

唐代 刘禹锡

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
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路傍曲

唐代 刘禹锡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送元

唐代 刘禹锡

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

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应誇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唐代 刘禹锡

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绿殿中。
纵使凉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6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