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刘禹锡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
堤上行三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华清词(一作华清宫词)
巫山神女庙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高舍人二曹长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赠日本僧智藏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酬思黯见示小饮四韵
汉寿城春望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春日退朝
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水无心兮人多僻,锢上我兮乾我泽。
时逢理兮官得材,墨绶繠兮刘君来。能爱人兮恤其隐,心既公兮言既尽。
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沈痾痊。划新渠兮百亩流,行龙蛇兮止膏油。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嗟刘君兮去翱翔,遗我福兮牵我肠。
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
琴曲歌辞。飞鸢操
门下相公荣加册命,天下同欢忝沐眷私,辄感申贺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
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684篇诗文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其二
送春曲三首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踏歌词四首·其二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董生奉内典)
赏牡丹
赠东岳张鍊师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鹤叹二首
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所和见征继作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送深法师游南岳(上人本住资圣寺)
曹刚
送张盥赴举诗
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秋晚病中乐天以诗见问力疾奉酬
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罢郡归洛阳闲居
酬令狐相公赠别
学阮公体三首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哭王仆射相公(名播,时兼盐铁,暴薨)
杨柳枝词九首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柳花词三首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兼中丞分命充京西京北覆粮使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
忆江南·春去也
海阳十咏。月窟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谢寺双桧(扬州法云寺谢镇西宅,古桧存焉)
秋词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
早秋雨后寄乐天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答乐天临都驿见赠
清湘词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白鹰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与歌者何戡
观云篇
酬杨八副使将赴湖南途中见寄一绝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
赠李司空妓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浪淘沙·其九
令狐相公频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汉中因抒短章以寄情愫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后…因成篇题旧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