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叶梦得
忆朱氏西涧 其二
忆向中流置竹床,万钱无处买清凉。只今路断无来客,自拨新篘醉几场。
水调歌头·今古几流转
观化堂编校旧书 其一
赫日真能永,微风亦自凉。故应便北户,何敢厌东墙。
汲水聊为戏,翻书却未忙。平生閒与懒,并觉味兼长。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 其四
细路穿南岭,新松几许长。毋庸驰马足,祇拟转羊肠。
便作高亭好,初非乱石妨。两溪浑在眼,似欲见帆樯。
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虞美人(寒食泛舟)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一
为山亭下小巑岏,只欠萧萧竹数竿。但遣飞流时漱玉,且将归思为翁宽。
临江仙(西园右春亭新成)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
雨夜西堂独宿
华屋非所安,忆我三间茅。闭关傲初寒,坐听风雨交。
灯火微黯淡,松篁杂萧梢。一枝寄宿鸟,自许无倾巢。
我非乘桴翁,讵敢辞系匏。朅来亦何事,大似从僧包。
忽闻报严更,鼓钟乱钲铙。慨然念故栖,此地宁久抛。
君知芥舟微,但可浮杯坳。去矣无更疑,作诗聊自嘲。
水调歌头 其五 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
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
问骐骥,空矫首,为谁昂。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
认取骚人生此,但有轻篷短楫,多制芰荷裳。一笑陶彭泽,千载贺知章。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三
僚吏相哀白事稀,抱琴时自弄清徽。何妨共倒樽中渌,不怕鸣驺问道归。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再至建康 其二
推毂何堪付老儒,腰间仍佩玉麟符。千门万户照天阙,二水三山非故庐。
谈笑定谁能却敌,衰慵真自笑非夫。淮南金鼓连沧海,为趣嫖姚速破胡。
刘太保招抚淮北刘马军屡奏捷
先声已起故将军,卧治何劳病使君。冠带岂能忘旧俗,山河自亦恶妖氛。
羽书奏捷无留敌,舆地论封有策勋。横槊赋诗非我事,车书会复见斯文。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四
膻秽初闻颍水清,东君更复过蒙城。应须鄂渚兵同入,贼垒聊烦尽刬平。
定风波·破萼初惊一点红
府中即事 其一
稍喜胡尘欲渐清,离宫双阙照层城。不惊巷陌铜驼没,自愧儿层竹马迎。
衰谢讵堪仍簿领,病慵久已废杯行。三山不动潮头过,汹汹江流自不平。
三月八日草堂独坐
四年身不到吾庐,底处仍堪话左符。闭阁漫怜公事少,投簪敢左宦情无。
军声早已吞穷寨,使指何时返旧都。故作茅堂开水槛,要知心自在江湖。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198篇诗文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闻边报示诸将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
水调歌头·河汉下平野
题子因双鸠百叶桃画
点绛唇·高柳萧萧
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其二
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
临江仙(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复答之。二首)
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虞美人·一声鶗鴂催春晚
祈雨 其二
雨中花慢(寒食前一日小雨,牡丹已将开,与客置酒坐中戏作)
蔡子因相过留踰月
点绛唇(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与何彦亨小饮)
浣溪沙(许公堂席上次韵王幼安)
临江仙(诏芳亭赠坐客)
寄顺昌刘节使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二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南乡子(池亭新成晚步)
江城子(次韵葛鲁卿上元)
东山图赞 许玄度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一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诸幕府见和复答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 其六 癸丑中秋
为山亭移植冬青等近遂成阴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
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
点绛唇(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次韵程伯禹用时字韵见寄二首 其二
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
夜听莫抚干弹琴流水操
江城子·翩迁飞舞半空来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点绛唇 其一 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题晁公耄惠崇溪山
同惇立游蒋山谒宝公塔王荆公墓晚过草堂寺周颙故宅也
虞美人(上巳席上)
赠胡季昭
立秋二首 其一
南歌子(四月二十六日集客临芳观)
应天长·松陵秋已老
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水调歌头·修眉扫遥碧
登南城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