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
伤桃源薛道士
酬令狐相公见寄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游桃源一百韵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 ...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杂曲歌辞。壮士行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柳絮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其一
两度竿头立定誇,回眸举袖拂青霞。尽抛今日贵人样,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
寓兴二首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
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送李尚书镇滑州
新秋对月寄乐天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684篇诗文
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寄赠小樊
海阳十咏。飞练瀑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海门潮别浩初师
杂曲歌辞 其二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踏潮歌
吴兴敬郎中见惠斑竹杖兼示一绝聊以谢之
曹刚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以继和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鶗鴂吟
送元上人归稽亭
杂曲歌辞 其三 浪淘沙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
有獭吟
登司马错古城
酬杨八副使将赴湖南途中见寄一绝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述怀赠答十韵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饮…十二韵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浪淘沙·其四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咏史二首
竹枝词九首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盛事以俟采诗者
西塞山怀古
与歌者何戡
泰娘歌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送李中丞赴楚州
王思道碑堂下作
淮阴行
酬思黯代书见戏(一作酬牛相见寄)
终南秋雪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酬乐天见寄
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经檀道济故垒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
早秋雨后寄乐天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继和二首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时张兼修史)
相和歌辞。阿娇怨
君山怀古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