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游晚宿石室迟洪芳洲不至

山游晚宿石室迟洪芳洲不至

明代 王慎中

众壑生烟日欲低,探幽力尽尚攀跻。松风数里听海涌,径盘谷转行屡迷。

钟声出岫遥知处,閒鹤引步因寻蹊。修柯郁郁闭玄室,流水淙淙灌药畦。

竹下微尘净如扫,窗间巧鸟矜善啼。奇云翕赩千般气,怪石崚嶒百丈梯。

住处每留聊自悦,可人不在与谁携。丹经诵遍山初夕,绿桂香浮月满蹊。

中夜收心偏爱静,平生谋隐此堪栖。行窥石洞逢真髓,只恐君来已作泥。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三日偕容台诸僚友游大慈恩寺登镜光阁即席赋

明代 王慎中

鹫峰飞宇孤逾丽,凤甸晴烟翠欲重。北海霜冰虚暖气,西山云树散春容。

殊方天地愁目尽,此日登临新岁逢。况是携游俱俊逸,但教得醉任萍踪。

送江山人

明代 王慎中

山人资术恣浮沉,妙得山高与水深。地理直从分野辨,河源真水凿空寻。

折枝林里成穿杖,举袂人前表合襟。已学蒙庄储葬具,明师相遇若为心。

观陈兵宪射

明代 王慎中

夫君文且武,置酒更张侯。弓弯孤月满,箭去一星流。

广野三军睹,空天百鸟愁。眼看中自激,青管更堪投。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鲛岛星罗犹掌上,鲸波天浸只胸中。筹画险夷遥授算,出师千里自临戎。

寄翁司马夺情总制易州十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光辉道路传宣急,一夕锋车八九催。帝眷真如失左右,一程程报夏卿来。

寄江午坡

明代 王慎中

传道芗溪肥汝遁,经年门外可施罗。溷涂置笔将成赋,岩谷生施故作歌。

世事不知流涧水,岁华空见老庭柯。山中蕙帐人长在,夜夜应闻鹤唳和。

闻沈青门游迹至泉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闻道新词三百首,燕赵传无一字讹。闽中久断人游迹,岭外今知子夜歌。

元夕示舍弟道原

明代 王慎中

百事婴心感我生,因耽寸禄竟无成。行年三八仍过七,岁月空多作尔兄。

春日东郊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花外云烟接禁长,东郊风日丽新芳。飞峰冒霭全低树,绕涧分流半入塘。

角戏游尘遥辨陌,探丸侠骑竞趋场。迨时行乐须华盛,碧草萋萋不可忘。

章三洲见寄清朝述遇图册作此奉答

明代 王慎中

虚室斋心无一物,犹然怀远念伊人。正摊竹简翻群蠹,忽枉瑶缄跃尺鳞。

事迹瑰奇图绘设,生平感激染毫新。鄙夫久断浮华梦,今日看题畏荡神。

秋夜篇

明代 王慎中

繁宿依天夜未央,皦月垂影鉴我床。厉风举帷露沾裳,惝恍不我循东厢。

哀雁流影之何方,揽衣屏立以徬徨。明镫荧荧烂夕堂,朱弦泠泠挥素商。

美人对之心不忘,不觉北斗低西方。繁销芬歇谁能常,努力懋德竞流光。

䗲蛄在户啼未安,庭鹤警露当夕寒。草木变衰凋玉颜,畹有蕙兮皋有兰。

霜黄沙白日摧残,含姱抱郁只自叹。盈盈织女濯双蛾,驷虬襄蜺扬孅婀。

牵牛耿耿阻明河,河深欲济水增波。望而弗觏时匪多,追叹戚别涕若沱。

钱侍御出游东林予留江州城中阻于陪从作此奉柬

明代 王慎中

达人潇洒乐烟霞,自向东林问楞伽。脱却绣衣挂贝树,更骑骢马践香花。

坐中山色夕阳乱,门外溪声春水加。城郭匆匆多事者,愁看遥巘片云遮。

题张封君南圃池亭四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爱兹城郭内,丘壑趣留人。曲径泉流遍,孤峰雨洗新。

丛篁宁受暑,众卉自知春。好客常开宴,高轩来往频。

病中漫述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颇得病中趣,未尝苦不堪。床头看卷熟,被上作书耽。

交息宁须请,禅忘忽已参。何日稍能起,门生拟舁篮。

雨晴西斋期薛广文仲常

明代 王慎中

雨馀春阁冷,初日丽高台。薄宦劳趋走,佳宾阔往来。

苔生将被径,花陨欲成堆。此际心如结,非君谁为开。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函持穹土虽无外,震击雷霆自有权。万楫齐飞波瀰瀰,三军尽肃鼓渊渊。

送王堣斋守赣州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露冕何其贵,安车朱两轓。凋残方待牧,命数岂徒尊。

偃草知风尚,烹鱼悟政烦。君心已如此,相别更何言。

夏日病居杂兴十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四体不可风,多汗常如沐。却妒西园里,凉飙振佳木。

金山杂诗八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沓嶂回峦莽不分,紫烟苍霭晚氛氲。楼台拔地千层起,钟鼓中天四野闻。

画栋雕甍回日月,曲池伏窦定风云。高僧尽住黄金宇,护敕并镌睿藻文。

送陈学颜辞亲应举

明代 王慎中

却敛黄香扇,行穿季子裘。书将随计吏,富且谒诸侯。

舍馆鸣鸡梦,关山叫狖愁。明珠光照乘,莫向暗中求。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