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章二洲以侍御谪推兴化府叙复扬州郡丞二首 其二

章二洲以侍御谪推兴化府叙复扬州郡丞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叙迁犹佐郡,怪尔意能安。秖有簿书急,谁当礼数宽。

高才宜见屈,枉道亦何难。雨露清时泽,无为薄一官。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荷亭宴集用龙云东臬长韵

明代 王慎中

南薰扇物夏初深,久废欢娱为客心。共得池台开远赏,时将丝竹间清音。

微风澹荡轻炎暑,竟日淹留到夕阴。此是梁园歌舞处,因抽兔管命同襟。

咏署中墙下葵花

明代 王慎中

兹葵敷正色,韡韡比兼金。细蕊盈方寸,脩茎耸直寻。

成阴徒卫足,背日枉倾心。犹有孤根在,蓬蒿何太侵。

逢郑广文先生

明代 王慎中

童年释菜及门墙,在泮常依芹藻芳。座上谈经分半席,斋中鸣鼓接馀行。

徒持章句贪干禄,独守簿书愧省方。十五年来音问阔,何期今日复升堂。

除夕有感

明代 王慎中

岁去江城人未归,寥寥心事掩寒扉。明朝一岁知何似,三十年中已尽非。

桐川客舍

明代 王慎中

风雨惨灯光,无言坐北堂。主人及中夜,问我自何方。

名姓惭难告,衷怀暗独藏。殷勤鸡黍惠,欲去不能忘。

看青门画漫题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黄粉丹青各未施,解衣盘礴欲何为。袒跣狂呼惊急起,傍人尽道长康痴。

送洪克晦尹淳安

明代 王慎中

铜章绾绶墨华明,百里堪言作宰荣。江出新安流过县,山从建宰绕为城。

烹鱼比政苛应免,带犊喻人化自行。兴革初然民吏笑,汉庭终说子康名。

哭蔡从祖秀才

明代 王慎中

早岁承家学,新文冠士流。河东未献赋,地下忽长游。

慈父伤兰树,佳人咏柏舟。千金闻买骏,纵死也应收。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洵彼南海英,识子良在蚤。抗志程令猷,兴文振华藻。

结谊值休运,投分输明抱。浮岁奄四踰,世故多纷扰。

骐骥鸣枥间,康瓠以为宝。抚事增慷慨,沉思乱如捣。

演乐 恭命也

明代 王慎中

至乐由阳作,出豫肇声元。尽美媲虞箾,大雅废复传。

设业崇繁会,树羽列肆悬。执翿俣硕人,子野备伶官。

谐凤鸣嶰管,希声韵朱弦。始作若猋赴,间奏似珠连。

升歌六义绎,吹律八风旋。雷鼓彻灵响,云和发徽弹。

陈佾奕星敷,舞兆郁云骈。信诎五节会,终始九变还。

微生属休运,肃诏滥朝冠。审音德叙辩,晞缀景勋宣。

愧乏延州听,谬厕洞庭观。

江州陈兵宪公招饮演武台军中奏乐作横吹曲举坐闻之莫不心壮予本懦 ...

明代 王慎中

诸水流天险,兹邦据上游。清时偃兵甲,下秩叨燕游。

台榭敞高原,遥临芳物繁。残花飞广陌,垂柳静辕门。

辕门春色四山通,置酒凭春赏未穷。众乐杂陈极窈窕,忽惊横吹满军中。

浮云遽离高空去,草木飘飖江起风。急语萧条闻出塞,大声振动作平戎。

一堂壮士皆怒目,书生抚席亦填胸。曲半拂衣投箸起,雄心横发不能终。

病中黄制科明举招不赴赋谢兼柬张诸暨

明代 王慎中

故人怜寂寞,约我共襟期。兰席开玉树,桂醑泛金卮。

剡溪虚雪棹,凫舄阻云逵。颓卧幽斋里,春草长离思。

宿茅山道院东楼

明代 王慎中

飞构出空虚,洪乔应比庐。松风入夜肃,凉露满天疏。

酌酒和元气,焚香阅道书。求仙虽未就,性亦好楼居。

宿混元灵应宫

明代 王慎中

玄宫东瞰皇畿迥,碧水西潆汉甸斜。初月清悬仙子洞,归云深拥羽人家。

珠林招近千年鹤,瑶箧分探九鍊砂。未驾青牛凌紫气,且乘白鹿住丹霞。

镇国寺与张子对酌夜谈

明代 王慎中

松栝枝团广岫阴,仲冬凉月静萧森。青山白水随生事,高榻芳尊共解襟。

画省香烟空入梦,远公白社许相寻。依栖拟问三天法,长啸真悬万里心。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九

明代 王慎中

陌上纷纷来往多,楼中隐隐动笙歌。行人回首陌头望,天上人间若柰何。

寄本兵苏舜泽公 其七

明代 王慎中

灵州城上月弯弯,洗净尘氛照汉关。唱尽军前横吹曲,回头正见纥干山。

柬程郡侯卧病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交战知曾胜,胡为薾疾婴。违心牵赤绂,劳已救苍生。

舍晚榕阴暗,楼昏蜃气明。抱痾因闭閤,一使讼风清。

从军行六首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从军须是问何从,莫倚雕戈决陷锋。贰师帐下分金券,猿臂将军老不封。

参知笔峰宗兄将入京道出吾邑枉访林居赋此为别

明代 王慎中

已无迎送绝人群,犹复杖藜出候君。耳洗嫌因闻世事,头风喜得诵新文。

山中偃息惭龙卧,陌上差池惜雁分。莫怪临岐频怅望,有谁人肯访閒云。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