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点绛唇 堠亭举火

点绛唇 堠亭举火

明代 王慎中

徒御威迟,愁如飞絮纷难扫。思随路绕。满目迷芳草。

乞火空村,岩谷人家晓。容易道。一餐便了。此路仍须到。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七夕效梁体

明代 王慎中

灵驾中霄会,明河一水遥。缓波通聚语,流月鉴离标。

环佩香风散,绮罗绛雨消。微欢还复罢,枉用鹊为桥。

宴洪郑川公席上赠歌

明代 王慎中

我生多病守蓬蒿,固陋自知亦自鄙。穷年不往富奢招,沉冥坐兴时乖抵。

西第召宾各选英,南陌辏轮若驰水。惊座孟公非所长,袁盎浮沉敢相齿。

酒肉啜啖真细事,小人徒饱信堪耻。世俗本自重徵呼,病夫可用见轻毁。

登堂今日为公欢,斟酌岂谋口腹美。长者固然谬好贤,通家乌取文繁侈。

豆箪正可示嘉慈,乃复开筵置清醴。刲羊列俎告积鲜,旋结鱼罶罩鲂鳢。

雕胡柔滑杂香闻,菰菌流丹每溜匙。手持匕箸劝我尝,当馈屡兴辞不止。

薄劣猥惭饮食丰,尪羸忽为甘肥起。敬恭百拜饫良温,侧弁傞傞古所试。

岂有轩车唶里闾,更无都雅华簪履。聊因杯酌存此风,一使乡人知酒礼。

寄睦

明代 王慎中

最爱梁园脩竹馆,风流帝子独翩翩。豪华却尽攻文苦,宠数偏能养性全。

马过繁台谁可记,雁飞蓬沼信难传。山中桂树偏翻甚,寂寞柴扉养暮年。

送夏中山归九江

明代 王慎中

问君家住庐山下,数亩硗田聊可耕。别来相思瀑布水,梦飞时到九江城。

礼部祈雪致斋予以在告弗预柬同曹诸君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曾是天心远,如何冬令乖。治神修祷祀,格帝戒明斋。

华省寒阴静,层城夕气佳。谁知陋巷里,玄默与君皆。

灵源紫云室赠静上人

明代 王慎中

在世还随出世缘,相看去住两超然。山门相送无劳远,还拟来参后乘禅。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牵裾难动听,攀槛竟徂生。信是百年速,须知一死荣。

雨挥行路涕,风惨挽夫声。莫作逝川叹,能留不泯名。

送陈中川之汴藩雪中作

明代 王慎中

衣冠出饯晓匆匆,白雪纷纷洒应空。皓素明姿偏敌日,轻盈弱舞不因风。

裛尘故为迎新隼,飞片犹如点旧骢。独把瑶华当别赠,清辉莹质与君同。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光仪慰深衷,聚散会有渝。条风熙自南,王事遑启居。

扬旆首朔郊,结轸临广衢。恻怆杯酒间,揽袪一踟蹰。

岂曰无居士,非子谁为愉。流尘奄忽至,服马遄驰驱。

访黄九潭太史留赠

明代 王慎中

问君胡在野,遗世自经营。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深源终不起,其奈此苍生。

破阵子 观竞渡作

明代 王慎中

急势争时澎湃,平澜击处崔嵬。正远惊看龙乍起,渐近微分鹢两来。

游人方满崖。

进退斯须难失,离合毫发相乖。声竭还凭馀怒贾,力尽犹能作气催。

□□□□□。

题张封君南圃池亭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别业借恩光,台池草木香。玳梁栖燕子,锦石戏鸳鸯。

荷密鱼难聚,花繁鸟易藏。如何堪比胜,金谷在河阳。

挽陈子贞秀才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皇天闻与善,之子命何艰。种苗徒见秀,覆篑不成山。

赋鵩栖门外,书萤恋案间。遥知为蝶乐,梦去竟忘还。

侠客行四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长安城中多车马,日暮相逢杜陵下。半语未交意已倾,馀人琐琐何为者。

寄翁司马夺情总制易州十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光辉道路传宣急,一夕锋车八九催。帝眷真如失左右,一程程报夏卿来。

李司业见遗庐山诸作述怀奉柬

明代 王慎中

尝慕当年李谪仙,谪仙新诗解倒悬。独在人群无所好,尘埃回首伤怀抱。

忧来祇恐白发先,有时梦入南康道。羡君盘游穷妙真,览君词句何清新。

莫言今古不相接,今见前贤让后人。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驰驱越河梁,河梁何活活。霮䨴浮云兴,淅活悲风发。

出门慎自爱,志士忍饥渴。遗欲有贞心,秉义无回节。

临岐申赠章,聊以慰契阔。

望陵

明代 王慎中

本朝陵墓枕天山,巀嵲护灵虎豹闲。入夜梧楸时淅沥,飞泉涧豹晚潺湲。

龙藏万里蟠王气,象卫千秋控帝关。瞻望不胜埃滴意,严趋神路佩珊珊。

寄顾左山

明代 王慎中

年来渐喜世情微,发叹浮生未有归。鋉石犹知餐诀误,雕龙偏悔著文非。

遂令白日难空遣,坐恐华颠欲就腓。爱尔陶然东海上,一竿无羡据苔矶。

仲冬朔日江行

明代 王慎中

心想定何依,摇摇共席飞。壮图惊节变,直道与时违。

迹比虞翻是,才方贾谊非。精诚嗟靡托,捐佩侍江妃。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