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郊游道中风寒甚

郊游道中风寒甚

明代 王慎中

风寒瑟瑟吹我襟,马尾直竖蹄难任。前瞻功德物色杳,还顾灵藏钟声深。

万山松桂凄凄落,更有饥鸦啼樕槲。仆夫威迟号无衣,客子萧骚恋行乐。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关山月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青海风高月出迟,关山漠漠雁飞时。不寐征夫俱泪落,何须更向曲中吹。

访郭白峰山庄不值留题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高人好尚在田庐,物物幽奇事亦疏。云护篱中曾采药,风吹床上未收书。

草间遗籍农谈处,石畔残樽蜡饮馀。徘徊欲去还题尸,凡鸟深惭我不如。

彭蠡湖

明代 王慎中

苍苍彭蠡绿,大水属时秋。远势长天接,摇波元气浮。

数州居下浸,千屿出中流。桂棹兰为楫,吾将恣远游。

请告弗允赴省作

明代 王慎中

腰章束带不胜羸,还顾自身却自疑。田亩难忘平子赋,云山也笑尚书期。

出门骑马逢人懒,曳组升堂畏鹤知。舍里青青春草待,若为留色慰幽思。

送蔡东洛赴铨改官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不耽数斗米,高意似渊明。来往都乘化,荣枯岂吝情。

雨中孤棹去,膝上一琴横。举世知音少,希弦何用声。

新理西斋窦晴山顾雍里二僚见过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引领见明月,遥从东方吐。团团清汉悬,隐隐高城度。

素节已轻飙,新凉稍多露。苍然林外山,含景美遐顾。

情忘澹空明,形骸息喧鹜。从容携手欢,开奖同心晤。

耽玩不知晏,尔我自成趣。

饶州阅武赠屠兵备

明代 王慎中

桓桓使者居,扼楚复持越。割镇山水邦,并提虎龙节。

庙画用老山,戎机资明哲。指挥不须臾,顿使精采别。

好整兼多暇,教民方大阅。中军雷鼓动,前表帛旌揭。

驰驱马足齐,坐作人声绝。草木助行威,鱼鸟皆山列。

千屯知击刺,四境无盗窃。风静鲸鲵波,氛收豺虎穴。

从容尊俎间,谈笑外冲折。予本好奇策,当歌生壮烈。

丘少泉卧病山中作诗见贻用韵奉答兼以候之

明代 王慎中

怜君卧病久,枕上过芳春。山色翻欺瘦,莺声总唤嗔。

鵩占休臆对,蛇壁易迷真。学取无生理,心中灭尽尘。

寄翁司马夺情总制易州十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汉室筑坛求大将,人人自诧得兵权。庙谋知用诗书帅,徵玺直教到海边。

至昌平有感

明代 王慎中

远郊风叶点人衣,近郭危楼敞暮辉。山回龙虎皇舆壮,马放騊駼戍鼓稀。

日月行藏玄鸟逝,关河感慨白云归。时平守帅休空喜,莫使燕云羽檄飞。

题徐氏溪亭四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善占风物胜,心巧更多奇。轩楹翻别制,溪壑发幽姿。

眺迥开窗小,临清累石危。城中池馆盛,坐使废招随。

侠客行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英英名姓满咸秦,然诺如山不顾身。笑却朱家生季布,犹烦缓颊说他人。

闻移官报至示舍弟道原

明代 王慎中

孱蒙自弱龄,幸禀严慈诲。束发通朝籍,辞亲千里外。

猥持小器资,不克大车载。好近为善名,频复多言悔。

求全易生毁,过涉因罹害。虎尾获安宁,鸡鸣兴怨艾。

浮云始悟轻,迟日深知爱。将乞簪笏投,归奉垂堂诫。

矢志未及伸,新恩来至再。金马忽奔投,九重羽檄逮。

渥哉宠命临,敢云稍懈怠。

赠廖云溪

明代 王慎中

声如金石出讴吟,肘见时因手捉衿。被褐谁知怀里玉,挥锄不顾土中金。

流溪清处宜垂钓,山月偏来劝独斟。荣达纷纷轻老丑,莫将台笠愧华簪。

满庭芳 咏小院芙蓉

明代 王慎中

题鴂新声,群芳乍歇,有谁独殿秋容。娟娟靓好,一种木芙蓉。

色濯瑶霜发秀,金风劲、真态偏浓。柴门闭,萧閒帘户,幽意对芳丛。

纷纷池馆地,遮蹊倚径,笑日披风。醉心与,淫眼触污仙丰。

最是幽人共得,托根喜、在此庭中。多情处,酬将丽藻,不在倒金钟。

病中柬缙上人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夏日多荣木,凋伤感我生。拘拘徒自笑,炯炯欲何营。

已觉芝苓误,无由羽翰成。三尸如可僇,愿假伏魔兵。

闻沈青门游迹至泉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闻道新词三百首,燕赵传无一字讹。闽中久断人游迹,岭外今知子夜歌。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名姓荣看黄帕覆,中人宣押到中书。不许寻常依样敕,分明撰出帝亲除。

送药与青门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灵草孤生万仞山,辛勤采掇出云烟。为怜词客经时病,倒与囊空不用钱。

送吕思抑户部之淮上三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相见仍愁远,临分益思亲。亦多倾盖者,谁是听琴人。

骏骨何当市,明珠且自珍。翻飞未可料,将子暂风尘。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