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寿华补庵十韵

寄寿华补庵十韵

明代 王慎中

间气合调鼎,中年遂挂冠。沉思存竹素,神授得金丹。

溪谷参玄理,丘园纵大观。开池驯浴鹄,剪圃毓芳兰。

邺架频经阅,陶琴不在弹。形全粮可弭,事省梦常安。

算甲天行遍,孤辰夏日曼。籧心应已化,椿颂自多欢。

炰凤雕盘重,流霞玉盏宽。遥知宾客盛,桂气集门阑。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曾汝诚目有羞明之患走笔问之

明代 王慎中

知君习静闭玄关,两目应无五色干。好是懒为青白样,纷纷浊世不须看。

采莲曲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桥映垂虹通宛转,波开明镜照娉婷。风前一箭菱歌断,犹带馀声过别汀。

郡侯方西川与钱塘缙上人雨中郡斋夜谈走笔奉柬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政理日清净,郡居类化城。云峰帘外变,雨气署前生。

淅沥琴书润,萧条几簟清。夜深悬溜急,法辩自同倾。

颁赦 大赉也

明代 王慎中

黄云拥赤县,朱宫贞瑶光。圣皇扬天惠,布赦坐明堂。

茂辰湛汪泽,育物以顺乡。黼黻摛宸藻,紫泥从天降。

解作敷元化,在宥喜万邦。舍逆失前禽,刑厝释桁杨。

黄晖鉴日竁,祥飙飏玄方。肆眚存虞典,祝网侔殷汤。

神州郁佳气,函夏欣乘阳。幽崖无匿景,槁壤有灵滂。

祲氛一以荡,休祐骈来禳。骀荡奉帝则,极地颂时康。

功德寺观三官感怀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丹梯翠壁郁烟霄,宣帝行宫锁泬㵳。牧马池荒残白草,钓鱼台古长青苕。

宸游梦到华胥上,仙仗巡非汾水遥。晓向危楼瞻气象,云端佳色护岧峣。

题陆心梅

明代 王慎中

梅是钱塘小陆心,终朝不见已伤神。能令掌上孤标出,赖有青门与写真。

谢人惠木芙蓉栽

明代 王慎中

翠干分枝和露至,芳根得土带烟栽。园池摇落秋风里,只待红英映水开。

丰城县感张雷得剑之事作

明代 王慎中

昔人求宝剑,绝识理无违。此地闻言是,今来满目非。

空馀埋后土,不见斗间辉。神物终难测,知从何处飞。

春日东郊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仲春郊畤望春来,待凤城东旭日开。锦里恩辉多邸第,青阳气色满楼台。

迁莺出谷风徐应,变柳分林雾暗催。熙泽幸逢群物泰,全生窃荷大钧裁。

送阮仁化邑博

明代 王慎中

庾岭云深君独往,曲江风远故遗思。风流苦忆青毡在,身世难忘白发欺。

阮籍沉沦元嗜酒,郑虔樗散亦能诗。行歌莫近啼猿树,宦隐真堪采藻池。

宿万石山道院

明代 王慎中

暮赴松门非为倦,欲依妙境息奔波。灯前鸣磬山中静,石上流泉雨后多。

秋气渐深闻木叶,天机忽长在岩阿。踌躇未决投身计,荏苒其如老至何。

兵会馆赴静泉公招陪南衡涵泉二公夜宴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高馆张筵压海堧,平临极浦俯涛澜。洪流挹入黄金盏,清汉孤悬白玉盘。

席上鸣笳聊起舞,风前秉烛更留欢。振衣渐觉襟裾重,忘却萧萧霜露寒。

送周石崖给事治鲁藩狱事还朝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汉使持明法,周亲感圣衷。饮冰心对日,偃草德从风。

折狱片言下,回天敷奏中。不须焚文字,梁牍一为空。

春雪左顺门侯牍柬龚内翰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鸣舄趋丹禁,飘飘雪洒衣。楼云低殿黑,城旭弄墀辉。

玉树光初乱,瑶花湿不稀。侍臣迓清切,沾佩启黄扉。

辛卯元日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候转三阳泰,天周一纪分。纬缠占聚景,日表应重轮。

建寅夏时历,王正鲁史文。鸿恩将瑞气,四国奉欢欣。

答刘梅园侍郎见寄刘公大庾人因以梅为咏

明代 王慎中

岂少闽山梅万树,不如庾岭一枝春。风霜邮寄香犹昔,琴册伴栖赏更新。

爱玩何曾离座久,清孤长自想丰神。胡为鼎食虚调味,徒使馀芳及鄙人。

题朱文学万峰读书所

明代 王慎中

筑室向深山,群峰莽回互。纷纭不可选,举万当盈数。

瓮牖岚气蒸,桑枢流水注。一室岂不拘,所欣在竹素。

图书左右陈,日与前人晤。上窥乾坤倪,下览霸王骛。

胸臆恣钻搜,仡仡穷昏曙。形遗同槁木,意豁欢披雾。

此乐将永年,终身堪闭户。时人那得知,颇用讥颛固。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危栏面面牖双双,閒坐閒行总对江。欸乃一声何处发,微风吹遇到南窗。

咏署中墙下葵花

明代 王慎中

兹葵敷正色,韡韡比兼金。细蕊盈方寸,脩茎耸直寻。

成阴徒卫足,背日枉倾心。犹有孤根在,蓬蒿何太侵。

唐娄江明府邀游九日山同黄竹溪东石二公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夫君善为政,自鲜簿书情。张幕人皆睹,传杯吏亦清。

花冲壶矢落,云逐舄絇生。造次成游赏,应留此地名。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