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慎中
高才早戴惠文冠,骢马瑶珂白玉鞍。袖里谏书人不见,朝端簪笔众争看。
一封承谴君门远,万里投荒岭路难。折趐雕鹰仍养翮,清秋霜汉待高抟。
秋夜曲二首 其二
漫漫遥夕漏声乾,锦柱银床映月弹。不为幽思耽理曲,分明怕近绣衾单。
寄唐荆川二首 其二
铜官山下一溪横,知尔独多山水情。最喜爰题蕉叶盛,不忧长饿蕨苗荣。
节垂日月嫌高甚,思抉烟云苦瘦生。閒倚槁梧应自笑,本逃名却近时名。
塞下曲五首 其四
边庭日日老风沙,更向楼头听晓笳。莫怪壮夫容鬓改,白头苏武也思家。
冬日郊望二首 其一
长溪渺渺断行舟,惟见閒云逐水流。徙倚溪头忘却去,此心聊共水悠悠。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七
善决奇谋成败顷,坚持大信赏罚间。云烟扫荡归虚壑,草木昭回穷发山。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十一
天王有道自垂衣,坐付元臣禀庙机。筑观分流诸岛上,直令日
寿陈西轩令尹
百事不关身,一心专养神。看书多得意,中酒是全真。
阴德觇眉采,寿徵卜耳轮。门前五杨柳,长阅岁华新。
沈青门见访二首 其二
长揖未遑讲主宾,挽须顾笑有情亲。曾从卷里看诗句,已是掺祛识面人。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五
鲛岛星罗犹掌上,鲸波天浸只胸中。筹画险夷遥授算,出师千里自临戎。
过刘实夫墓下作
斜阳片景水潺潺,堪叹先生永闭关。寂寞一抔埋白骨,萧条几闭掩青山。
不悬宝铗枯枝上,空洒琼珠宿草间。人世相期那得见,千年应作鹤飞还。
夏日病居杂兴十首 其七
家人迎医至,与语岐黄事。答言君已知,挥手请相避。
礼部祈雪致斋予以在告弗预柬同曹诸君二首 其一
群贤深秉礼,禋祓为祈年。陪德尚书后,脩心太古前。
玄思通混漠,高韵比神仙。斋祭迎祥处,灵坛意肃然。
圆静寺二首 其二
仄径垂萝密,高崖茑葛长。疏槐阴玉宇,尺鲤跃金塘。
入殿斋僧礼,开轩到妙香。亦知绝地迥,朱雾细沾裳。
送杜松江先生之岷州肃藩教授
不识岷州远,千峰费马蹄。滥觞江水小,分首陇山低。
雪含盘古始,路尽坎方倪。王门裾曳乐,应忘在天西。
寄荔枝与吴泉滨
闻君习静物都忘,新得驯禽畜字方。遣赠荒园红荔子,山中百鸟好来尝。
访陈石亭遂初斋中赋赠
先生大隐者,在世自如遗。乐道尚玄白,持心不磷缁。
閒门无客候,幽幌对花垂。好我忘年少,但言相见迟。
吊李空同先生
大梁竣罪异长沙,托赋河流比汨罗。明月投人遭按剑,阳春惊汨寡赓歌。
幽扃路闭黄钟绝,副写书藏玉屋多。论次旧闻应有泣,史谈旧业竟如何。
破阵子 观竞渡作
急势争时澎湃,平澜击处崔嵬。正远惊看龙乍起,渐近微分鹢两来。
游人方满崖。
进退斯须难失,离合毫发相乖。声竭还凭馀怒贾,力尽犹能作气催。
□□□□□。
在郡作
忆从束发通朝籍,才薄遭时报效赊。直木孤生先得伐,明圭太效易成瑕。
朝天路绝辞风叶,去国身轻失水查。窜逐元非明主意,衔恩不忍赴怀沙。
至日虑囚宪府呈方
立戟府门清,持书人吏盈。平持三尺反,助取一阳生。
布令逢周正,援经览吕刑。怪来霜气重,骢马在江城。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题徐氏溪亭四首 其一
寄江午坡
饮中醉歌题赠李东甲
洪芳洲相送至山魁客舍
唐娄江明府邀游九日山同黄竹溪东石二公四首 其二
请告弗允赴省作
石溪寺
隆福寺与诸友人夜谈因雨假宿三首 其二
将至东昌寄寇太守未庵兼柬包蒙泉节推
清源山紫泽宫
送唐娄江赴召二首 其一
洞庭春色 端午日与客临泛
答刘梅园侍郎见寄刘公大庾人因以梅为咏
酌开先寺泉
结客少年场行二首 其二
送方
题张封君南圃池亭四首 其三
金山杂诗八首 其八
郡侯方西川与钱塘缙上人雨中郡斋夜谈走笔奉柬二首 其一
得陈华山书
寄翁司马夺情总制易州十首 其七
往日客钱塘住西湖颇久湖上山水丛林之胜至今犹形梦寐因缙上人来喜 ...
夏日田家
李司业见遗庐山诸作述怀奉柬
寄翁司马夺情总制易州十首 其九
寄赠寇体朝进士尹广平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 其十
寄顾左山
送程太守归养
寄睦
秋祀先师恭述二首 其二
题北坞精舍寄赠蔡克铭先生
夏日忆泮池芙蓉柬唐慱士
至晋陵
题双桥别业为倪考功大夫赋
关山月二首 其二
送项膳部迁之出守临川
江州陈兵宪公招饮演武台军中奏乐作横吹曲举坐闻之莫不心壮予本懦 ...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七
洞庭春色 秋后苦热
赠翁仁夫司
和吴通守夜月思乡之作
送黄南池
德安道中书事
演乐 恭命也
游清源山同洪芳洲二首 其二
莆阳龚生名应龙号潜于
奉和方西川公中秋夕与黄东石郡斋对饮之作用韵二首 其二
壮游篇赠庄君采捧郊诏入蜀
柬柯东墅长子娶妇
发东昌道中寄酬寇太守
送青门二首 其二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 其五
户部寓直作
和李司业懋钦登庐山石耳峰读空同先生之诗作
閒居对雨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