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夏日田家

夏日田家

明代 王慎中

首夏新晴后,田家事事宜。耘耔知土性,老少话天时。

野饭初登麦,家资在种葵。燎原延暮烧,筑圃待秋菑。

谷鸟临耕劝,蹲䲭往饷持。相逢矜力作,不识但蚩蚩。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访陈舟峰秀才读书处赋赠

明代 王慎中

闭门开卷日何长,草木萎黄又见苍。坐榻几穿当膝处,飞萤多入照书囊。

荒庭鸟迹翻朝几,古寺钟声到夜床。揽镜莫须愁鬓发,凌云终自达明光。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光仪慰深衷,聚散会有渝。条风熙自南,王事遑启居。

扬旆首朔郊,结轸临广衢。恻怆杯酒间,揽袪一踟蹰。

岂曰无居士,非子谁为愉。流尘奄忽至,服马遄驰驱。

生日自述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岁月悠悠不自惊,徒然长大有何称。读馀旧册须频阅,悟后微言却忘应。

载酒偏多寻字客,翻经每枉住山僧。从今双眼看人世,倏忽浮云几变更。

元夕柬青门

明代 王慎中

星宿烂山城,人家正竞灯。微霜资照烛,皓月见侵凌。

遇节心犹胜,追欢病不能。问君今夕兴,还似少年曾。

游清源山同洪芳洲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曰余怀素志,将子有知音。即兹山与水,何必弦鸣琴。

扪茑亦同干,酌泉时共斟。无言徒脉脉,相偶意弥深。

饮中醉歌题赠李东甲

明代 王慎中

东甲先生爱静便,辞官正及未衰年。忘机不赌围棋墅,好饮多开种术田。

每誇妙得闲中坐,更诧无如醉后眠。子夜弦歌娱客处,一春风雨养花天。

红英渐委苍苔上,白雪来侵丝鬓边。世态无端争梦里,人生何事胜樽前。

和吴通守夜月思乡之作

明代 王慎中

海邦亦共月,何事忆荆扉。偶见如环景,能堪碎璧辉。

羁心因自感,高咏觉声希。莫自思乡切,还看承诏归。

送夏中山归九江

明代 王慎中

问君家住庐山下,数亩硗田聊可耕。别来相思瀑布水,梦飞时到九江城。

予以事由陈趋项周梅崖参知方自项还皆以夜行造次相逢顷刻而去

明代 王慎中

多事穷奔走,幽襟待细论。如何逢路侧,还向夜中分。

色笑匆匆接,清言悄悄闻。劳生元易感,况复睹离群。

题石氏世恩堂

明代 王慎中

汉朝宗孝谨,明代故家存。业有遗风旧,恩从得姓蕃。

裳衣陈寝室,乔木荫高门。孙子何多美,家传诗礼言。

浪淘沙 瓶中一枝莲谢惜而赋之

明代 王慎中

一片稍辞枝。陡见离披。凉风入户绕床吹。恰被轻尘相侮得,飞涴红姿。

三嗅独愁思。恨不开迟。开迟也会有凋时。急拾馀香三两片,与对金卮。

游少林寺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三十六峰面面开,分形殊态照香台。阙涌金银拔地起,风传钟磬出云来。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十一

明代 王慎中

天王有道自垂衣,坐付元臣禀庙机。筑观分流诸岛上,直令日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十二

明代 王慎中

当代几能生俊杰,许身已可系安危。明公何不登三事,国势终须赖四维。

钱侍御出游东林予留江州城中阻于陪从作此奉柬

明代 王慎中

达人潇洒乐烟霞,自向东林问楞伽。脱却绣衣挂贝树,更骑骢马践香花。

坐中山色夕阳乱,门外溪声春水加。城郭匆匆多事者,愁看遥巘片云遮。

赠王仁和邑博

明代 王慎中

广文先生笑索居,越中胜事定何如。云峰对席惟耽酒,芳草闭门足著书。

观海秋涛天地浴,弹歌夜铗斗牛虚。旅山寂寞梅花晚,迟尔六桥白鹿车。

哭蔡从祖秀才

明代 王慎中

早岁承家学,新文冠士流。河东未献赋,地下忽长游。

慈父伤兰树,佳人咏柏舟。千金闻买骏,纵死也应收。

皇帝察宗室子弟之贤孝者制为训辞以美之且以为教也而昆崙公以孝受 ...

明代 王慎中

有美称公姓,承华自本支。生身忘宠禄,愉色悦严慈。

乐备无声听,居防履险危。药嗤许子误,羹笑颖人推。

饮食温良善,晨昏居起宜。橘踰淮水熟,笋送雪林滋。

取器遵亲涤,缝衣学稚嬉。秉彝齐一介,受福冠诸姬。

褒诏天阍出,修文史笔摛。琅函周国耀,纶綍大梁垂。

伛偻循墙走,尊崇结阁贻。来旬叨佐岳,采诵庆宗仪。

郊兴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四月西郊路,物华净客心。游情会沧海,举目见高岑。

麦秀平分陇,兰荣弱冒浔。登高宜有赋,况值暮鸦吟。

临江仙 夜来秉烛观一枝莲赋

明代 王慎中

向日名花看未足,故将银烛高烧。小屏隐映绛光摇。

微明如妒,艳半暗,益生娇。

斗转参横深院静,佳人与永今宵。炉烟细袅罩生绡。

无情空意,恼不语,自魂销。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