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清源山二首 其一

游清源山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取路非高足,入山力复馀。所长元有适,于计未为疏。

高见群生扰,间看四体虚。堪嗟二亩半,促促邑中居。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江州陈兵宪公招饮演武台军中奏乐作横吹曲举坐闻之莫不心壮予本懦 ...

明代 王慎中

诸水流天险,兹邦据上游。清时偃兵甲,下秩叨燕游。

台榭敞高原,遥临芳物繁。残花飞广陌,垂柳静辕门。

辕门春色四山通,置酒凭春赏未穷。众乐杂陈极窈窕,忽惊横吹满军中。

浮云遽离高空去,草木飘飖江起风。急语萧条闻出塞,大声振动作平戎。

一堂壮士皆怒目,书生抚席亦填胸。曲半拂衣投箸起,雄心横发不能终。

南郊夏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路转妨旌折,桥平度马齐。风花一水静,烟柳万家迷。

目极心逾远,朋高酒共携。前寻还有径,应是武陵溪。

闻家兄途中得疾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远道传安否,难知消息真。思深翻惹惑,望极转伤神。

访市将求卜,行途屡问人。莫言忧畏甚,手足是天亲。

万寿节侍班奉天殿柬丘集斋侍御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鸡筹鱼钥漏声催,凤阙龙楼拂曙开。五色祥云扶北极,万年天子在中台。

仙人乐奏钧天上,王母桃从琼水来。独进千秋金鉴录,侍臣不愧九龄材。

芝山亭

明代 王慎中

亭子倚岧峣,幽意坐终朝。远水孤帆滞,长天一鸟遥。

丛红霜树叶,片白楚江潮。浩荡烟波去,徒思兰桂桡。

游清源山同洪芳洲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曰余怀素志,将子有知音。即兹山与水,何必弦鸣琴。

扪茑亦同干,酌泉时共斟。无言徒脉脉,相偶意弥深。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洵彼南海英,识子良在蚤。抗志程令猷,兴文振华藻。

结谊值休运,投分输明抱。浮岁奄四踰,世故多纷扰。

骐骥鸣枥间,康瓠以为宝。抚事增慷慨,沉思乱如捣。

皇帝察宗室子弟之贤孝者制为训辞以美之且以为教也而昆崙公以孝受 ...

明代 王慎中

有美称公姓,承华自本支。生身忘宠禄,愉色悦严慈。

乐备无声听,居防履险危。药嗤许子误,羹笑颖人推。

饮食温良善,晨昏居起宜。橘踰淮水熟,笋送雪林滋。

取器遵亲涤,缝衣学稚嬉。秉彝齐一介,受福冠诸姬。

褒诏天阍出,修文史笔摛。琅函周国耀,纶綍大梁垂。

伛偻循墙走,尊崇结阁贻。来旬叨佐岳,采诵庆宗仪。

题徐氏溪亭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浯水日悠悠,虚亭压水头。棹歌喧极浦,峰翠漾中流。

每夜偏多月,长天只似秋。更添幽事并,系柳木兰舟。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环撑绣拱欺霞绚,四出雕檐碍鸟飞。日月升沉前后闼,阴阳向背北南扉。

题徐氏溪亭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飞鸟点青天,惊鱼跳锦川。檐栏相照映,空水共澄鲜。

草际分皋陆,烟中辨舸船。有亭佳如此,真觉主人贤。

中州道院夜宴

明代 王慎中

孤舟宛在水中央,仙洞深深草木香。林下鹤行随得路,径边萝蔓过罥裳。

兴来斟酌琼浆泻,吟罢参差玉树苍。白露满天河汉浅,还城灯火一川长。

移官河南报至作

明代 王慎中

赤雀翩然衔尺书,书中忽报有新除。世荣已付浮云外,生意翻为腐草馀。

悔把青黄灾断木,却教钟鼓飨爰居。一官虚谬频遭调,寂寞扬云愧不如。

漳南山閒寂海上人开堂半岭法力高胜予颇资参叩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生如灵树契冥符,贬剥诸方没破除。自笑欲谈词忽丧,江州钝置老尚书。

同蔡可泉出游山行纪兴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日出野烟轻,流泉处处声。山苗经雨长,泽雉感时鸣。

密筱傍潭静,疏花夹岸明。正宜吾与尔,携手此间行。

高祠部子逑访予告中值予出游不在见投赠章聊用奉酬

明代 王慎中

因病相侵却得闲,一官方在是非间。身同云出无留处,住近城阴独掩关。

高士已题凤字去,野人空共鸟飞还。间窗寂寂春光早,惆怅清扬不可攀。

至日虑囚宪府呈方

明代 王慎中

立戟府门清,持书人吏盈。平持三尺反,助取一阳生。

布令逢周正,援经览吕刑。怪来霜气重,骢马在江城。

好事近 贺曾渐溪得孙

明代 王慎中

瑞色满庭前,玉树新开一叶。和气氤氲岁久,始向孙枝泄。

庆门气德合生材,定与凡儿别。他日我来摩顶,笑为太翁说。

寄本兵苏舜泽公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国忧偏急在西师,臣辱况当及此时。受脤因言天下事,治兵看勒日中期。

题桃花潭水别意卷

明代 王慎中

映水桃花千尺潭,水涵花色转看深。争如门下寻师者,临别殷勤一片心。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