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三 雾中芙蓉

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三 雾中芙蓉

明代 王慎中

欲拟乌纱则淡,将摸翠縠尤深。重重袅袅罩清真。

别是一般风韵。

远睇其如不的,迫看又恐逢嗔。盈盈脉脉好愁人。

秪隔些儿难近。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送王堣斋守赣州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露冕何其贵,安车朱两轓。凋残方待牧,命数岂徒尊。

偃草知风尚,烹鱼悟政烦。君心已如此,相别更何言。

得邹东郭书

明代 王慎中

岁月峥嵘何易除,相看已是十年馀。鹿麋衔草思呼侣,鸿雁冲霜忽得书。

百遍讽唫开匕箸,八行珍重比琼琚。鲁鸡善伏人争赴,鹄邜深惭我不如。

寿毛砺庵阁老七十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冈凤辉难集,坰麟迹自闲。道闻姑射后,身退五湖间。

春洞桃花实,秋山桂树斑。岱宗东鲁望,巉绝更谁攀。

送郑滁州

明代 王慎中

与子避居潞水上,忆在东曹诗兴多。二月风烟辞省闼,三吴书剑阻关河。

花明江驿下帆影,棹入滁阳近楚歌。此去琅琊堪吏隐,醉翁亭古发烟萝。

送宋仲石赴召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洛阳桥外路,万里指长安。舄向天中去,琴留海上弹。

龟文频抚剑,羊角欲生冠。相送情无已,宁因感遗肝。

奉和方西川公中秋夕与黄东石郡斋对饮之作用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美夜清辉宜妙赏,华筵选客有谁同。悲秋忽见楼过雁,爱月何妨轼画熊。

玉镜挂城看漏永,金波倒海与天融。尊前自坠山如玉,不用扶携舞袖红。

得家兄病后手书

明代 王慎中

半年尺纸抵千金,细认缄题手迹真。字里谆纯论离别,毫端挥洒识精神。

沉冥起后情思迫,忧患经馀意气新。诵与儿曹相解晓,起居堂上慰慈亲。

送宋龙门行甘州太仆

明代 王慎中

碛路萧萧关树微,君行万里事戎机。忽到河源知地尽,试登陇首见人稀。

时平塞下降羌静,野旷秋馀牧马肥。却笑汉家求大宛,贰师再出只空归。

至日虑囚宪府呈方

明代 王慎中

立戟府门清,持书人吏盈。平持三尺反,助取一阳生。

布令逢周正,援经览吕刑。怪来霜气重,骢马在江城。

小楼閒不酬邱少泉见寄

明代 王慎中

鄙夫元是一慵者,晨起栉巾犹不把。外户长关谢往来,小楼旷不任疏野。

山形迫若几前生,江水遥如窗际泻。树木摇落霜气中,檐甍亏蔽青天下。

北睇千峰通鸟路,冈峦连亘莽回互。直看烟霭渺迷间,知是故人栖隐处。

寓目本为荡情志,却因怀人结幽思。正同槁木无起予,忽枉璚瑰逢来使。

访蔡广德道卿未至州数里阻雨留宿田家

明代 王慎中

草舍托荒陂,瞑投不自知。离心分雨夕,同气阻风期。

烛影坐中暗,江城望处疑。如何咫尺地,犹自劳相思。

病中谢凤仪过访

明代 王慎中

一春卧病长安里,伏枕荒斋叹索居。风动蓬窗依玉树,云传仙侣驻琼琚。

宣城邻并违下榻,司马穷愁错著书。四海兄弟吾与尔,霞冠月舄未应疏。

习仪 异典也

明代 王慎中

芝坛敛浮景,休气郁招清。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

送周石崖给事治鲁藩狱事还朝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汉使持明法,周亲感圣衷。饮冰心对日,偃草德从风。

折狱片言下,回天敷奏中。不须焚文字,梁牍一为空。

送何参议分守承天

明代 王慎中

当年白雪流歌地,此日黄图启箓基。代卜共瞻龙起处,纷游犹记雁飞时。

离宫草树丰驰道,原庙衣冠閟奉祠。最是圣情勤远念,榆乡节使选材移。

送俞郡入觐

明代 王慎中

圣尧为帝正垂衣,高辟四门纳九闱。鸾佩冉陪鹓簉入,隼旟却向凤城飞。

筵开白玉倾心醉,赐出黄金拜手归。讲德著书名乐职,应看歌颂彻彤闱。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光仪慰深衷,聚散会有渝。条风熙自南,王事遑启居。

扬旆首朔郊,结轸临广衢。恻怆杯酒间,揽袪一踟蹰。

岂曰无居士,非子谁为愉。流尘奄忽至,服马遄驰驱。

南康公署

明代 王慎中

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

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

点绛唇 堠亭举火

明代 王慎中

徒御威迟,愁如飞絮纷难扫。思随路绕。满目迷芳草。

乞火空村,岩谷人家晓。容易道。一餐便了。此路仍须到。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