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满庭芳 赋醉归

满庭芳 赋醉归

元代 李孝光

昨夜溪头,潇潇风雨,柳边解个渔舟。狂歌击楫,惊起欲眠鸥。笑杀子猷访戴,待到门、兴尽归休。得似我,裳衣颠倒,大叫索茶瓯。长怪天翁,赋人以量,偏曲如钩。有大于江海,小径盈*。爱酒青莲居士,又何苦、枕藉糟邱。玉山倒,风流脍炙,底为子孙谋。

诗人李孝光的古诗

灵隐十咏 其一 灵隐寺

元代 李孝光

南州绵西极,大山树崇阙。经营缅齐梁,宏丽自吴越。

玉水生虹蜺,金枢孕初月。稍高得纵观,川流净如发。

滁水

元代 李孝光

滁水兮滔滔,其坎兮有蛟。谓子兮无济,遂济兮无匏,使余兮心惙。

其幽兮有虎,啄害人兮不吐。谓余兮无斧,又无兮强辅。

曾是兮弗顾,独奈何而逢其怒。

一车南送孔博士

元代 李孝光

一车南,一车北,山川悠远无消息。野风吹草朝日黄,羁旅独憎絺绤凉。

男儿生身高七尺,何苦相思损颜色。西市日日卖鲤鱼,鱼中会有而寄书。

和陈叔夏章字韵诗送此山师

元代 李孝光

天孙织锦当朝阳,银梭札札回天章。麒麟凤凰映东壁,煌煌珠笈帝所藏。

分送天人宝华雨,紫狐夜泣龙髯麈。袖间明月大如屋,老蛟来饮铜盘露。

天孙何曾辛苦为,东风吹绿云锦机。娉婷盈盈渡河汉,世上那有新相知。

东里

元代 李孝光

葛之漫漫,毋败我垣。河水之清,毋齧我稻田。

余甚劳苦,彼黔不知。余将遂归,其畬其菑。东里之老,闻余言而嘻。

余曰归哉。

九日登应天塔

元代 李孝光

宝林寺里应天塔,老子题诗最上头。九日登高望南北,青天咫尺是神州。

送翁景旸作台州掾

元代 李孝光

门前五株桃,春暮始作花。劝尔一杯酒,丈夫莫思家。

功成持身归,吏民相迎遮。男儿自应尔,父老慎勿誇。

次韵萨天锡杂咏四首 其一

元代 李孝光

题门人至从书凤,写字谁怜可博鹅。独露亭中未归客,懒闻成癖奈诗何。

登任玉女仙台

元代 李孝光

东崦有仙台,仰见地势隔。冬日转清丽,过午得散策。

山花亦逶迤,山鸟鸣始磔。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

路经福乡井,帝子动精魄。会意一莞尔,吾道未褊迫。

阮籍竟何物,但作眼青白。何如张山人,有此扪虱客。

题留侯庙

元代 李孝光

感慨留侯庙,曾闻客下邳。手扶仁义主,身是帝王师。

兴汉功居最,存韩志可悲。如何劫高后,反使卯金卮。

登石头城二首 其一

元代 李孝光

登高怅望谢家墩,千古风流酒一尊。城郭已非空故国,英雄垂一只游魂。

天围建业山形断,日落淮南海气昏。未信浮云能蔽日,欲占北斗问乾坤。

白沙早程

元代 李孝光

听得邻鸡便问程,前涂犹有客先登。官河半落长桥月,僧塔疏先昨夜灯。

古渡潮生鸥浸梦,野田风急浪归塍。雁山喜入新诗眼,踏破秋云最上层。

用马中丞韵送志能贺冬之京师

元代 李孝光

停酒更唱车遥遥,官船打鼓回春潮。凤曹合引金闺彦,骢马尚随方盖轺。

五日乐成黄道正,万年觞进紫宸朝。清班陪谒三云殿,仙伯神官手屡招。

古诗七首 其三

元代 李孝光

冬气渐闭密,百物尽零落。中林有贞姿,粲然独先觉。

尺蠖递屈伸,天运不终剥。勿言霜露酷,熙阳已潜作。

湖山八景 其一 沙头酒店

元代 李孝光

陌头杨柳金虫落,雨过桃花香漠漠。沙堤小市如新丰,阿姬十五当垆恶。

缕金半臂双鸳鸯,翠杓银瓶唤客尝。嘶杀门前五花马,罗敷有夫空断肠。

秋晚别业偶成

元代 李孝光

平原渺渺路西东,豆叶才黄柿半红。獭下江潭塘水涸,鼠归墙半野田空。

烧烟不断经秋旱,草露无多彻夜风。行过小桥人住处,短篱清晓护畦菘。

次仲举韵送亭上人

元代 李孝光

垂垂笠子上吴船,去过扬澜浪蹴天。狂客还寻破虱录,清童解蹴野狐禅。

江来全蜀如衣带,云破中原见岳莲。唯有天边旧时月,还随老子发残年。

过贾元寔宅

元代 李孝光

共过故人溪上宅,春风野水欲绵绵。先生半月无诗思,恐有新诗在雪边。

次韵萨天锡杂咏四首 其三

元代 李孝光

僧学蜜蜂开牖户,山中八月未知秋。银床正换养花水,屋上一声黄栗留。

过山寺

元代 李孝光

隔溪茅屋半开扉,缘护晴林昼打围。野鹿饮泉山影动,幽禽出树岸花飞。

百年往事回头换,一路斜阳送客归。要识上方何处是?钟声隐隐隔烟霏。

李孝光

李孝光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 307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