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赵汝甫枯木竹石卷

赵汝甫枯木竹石卷

元代 李孝光

中林黄叶净沄沄,眼底峥嵘见此君。清晓东池看黄菊,凤毛无数落春云。

诗人李孝光的古诗

乐成

元代 李孝光

万叶萧萧独厌听,长江日脚未全晴。豆遗晨垄芽齐白,稻尽秋田孕更青。

偶向前村逢断岸,欲寻古寺傍山行。嫩寒日暮添萧索,无那新来禁酒亭。

水调歌头 和韵送公

元代 李孝光

酒酣肝胆露,把手共高歌。中年底用离别,作恶渐应多。春尽江头苦雨,日暮风沙万里,重俯大江沱。行李几时发,别意满琵琶。仲宣楼,桓公柳,少陵花。别时政自凄断,忍听祢生挝。*作丈夫意气,莫作妻孥恋*,后会渺无涯。风外柳花急,骏马夹轻车。

海谷

元代 李孝光

归墟谷在渤海东,八纮之水注其中。不盈不缩浩无际,吞吐日其涵空濛。

灵鳌于此负山出,上有缥缈金银宫。人间相去几万里,弱水满眼多回风。

琴高来时踏赤鲤,少灵归来乘白鸿。秦皇到老不得渡,嗟我欲往将焉从。

子房有孙海谷子,告我有路非难通。只随云气相上下,与子共谒扶桑公。

读陶隐居九锡文录呈赵虚一真士

元代 李孝光

独鹤能空鸡鹜群,仙阶还许世人闻。题诗未倚李太白,学道愿人茅长君。

白鹿随车绕山木,丹砂出鼎染溪云。先生少留亦不恶,共读华阳九锡文。

送坚上人还云门次顾仲瑛韵

元代 李孝光

送客去游梁楚间,桃花开半含花斑。幽兰白雪令人瘦,凤凰麒麟何日还。

江作蛇行过全楚,天将云去见三山。借问石城在何处?不缘离别损朱颜。

游双峰赠觉上人

元代 李孝光

茶具酒壶从两童,入山慎莫作匆匆。雪消新水鸭头绿,沙暖小桃猩血红。

吾意生人行乐耳,只今杯酒与君同。依依蓝玉亭前路,他日重来忆远公。

次韵萨天锡杂咏四首 其三

元代 李孝光

僧学蜜蜂开牖户,山中八月未知秋。银床正换养花水,屋上一声黄栗留。

送青玄观道士玉泉

元代 李孝光

淮南道士传鸿宝,眸子照人双电光。贯日白虹生玉气,出山青髓射天浆。

去年蹋雪寻丹井,连日题诗满画廊。长忆青玄送客处,柳花无数绕衣裳。

次韵虞学士见寄

元代 李孝光

白发眉山老,玉堂清昼閒。声名满天下,翰墨落人间。

才俊贾太傅,行高元鲁山。独怜江海客,尊酒夜阑珊。

越乡次旧韵

元代 李孝光

兴来不买剡溪船,匹马冲寒款著鞭。绕驿水声残雪夜,半桥山影夕阳天。

雁横云宕犹千里,春入梅花又一年。唤仆更寻前处宿,有诗还和旧时篇。

水调歌酒 与于云峰

元代 李孝光

吾子钓游处,一过一徘徊。旧时酒壶茶碗,重洗古莓苔。点检东酒松菊,料理西酒水竹,一一手亲裁。别有古人意,石上五株梅。马少游,陶元亮,大佳哉。世间荣枯宠辱,我辈未须猜。此是君家邱墓,此是君家第宅,缘底不归来。我有一杯酒,准拟拂尘埃。

用前韵寄张尊师

元代 李孝光

鸿雁南飞草木零,放歌重上草玄亭。坐深狂客俄吹帽,语久清童屡触屏。

晏岁风多衣自短,空山月出酒初醒。江南客子归来得,漂泊何须影问形。

水调歌头 与于云峰

元代 李孝光

吾子钓游处,一过一徘徊。旧时酒壶茶碗,重洗古莓苔。点检东头松菊,料理西头水竹,一一手亲裁。别有古人意,石上五株梅。马少游,陶元亮,大佳哉。世间荣枯宠辱,我辈未须猜。此是君家邱墓,此是君家第宅,缘底不归来。我有一杯酒,准拟拂尘埃。

寄朱希颜二首 其二

元代 李孝光

江边鸿雁下年年,客子何由两鬓玄。七十二滩秋月白,荻花风落钓鱼船。

九月一日李晋仲张子长张仲举蔡行之载酒西湖是日会者凡九人分韵得 ...

元代 李孝光

积水生秋阴,旭日动晨彩。始忻天宇旷,稍见川容改。

骑童屡见天,舟子亦相待。菱荷纷菲菲,葭苇青漼漼。

浮鸟或上下,游鯈自行队。山冈西北鹜,江水东南汇。

群贤聚城邑,三载隔江海。长怀远缯缴,至性同蕙

东林废寺

元代 李孝光

白社寥寥度岁华,客来犹记话分茶。桥横山郭前溪路,树隔厨烟何处家?

官马放归门径草,野僧移去石泉花。荒原相接多邻冢,祭扫人还噪暮鸦。

赋得越山越水

元代 李孝光

贺家湖上又秋风,放翁宅前东复东。两行云树忽远近,十里荷花能白红。

游人濯足银河上,越女梳头青镜中。我欲张帆上南斗,扶桑碧海与天通。

苦竹村

元代 李孝光

篮舆轧轧路高低,苦竹村南古岘西。草舍爨茆留客饭,麦田焚棘断人蹊。

花梢春意关禽语,石磴霜痕印虎蹄。心自爱閒身尚役,好山何处是真栖?

和曲游雁山家字韵二首 其一

元代 李孝光

北雁山中路诘曲,夕阳木杪见曲家。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土花。

白雁秋高还荡顶,流萤月黑出檐牙。匆匆但得皮肤耳,出外逢曲莫浪誇。

箫台八景 其八 西岑松雪

元代 李孝光

山上行人如冻蝇,西厓日出澹青荧。太阴积雪草木缩,留得孤松长茯苓。

李孝光

李孝光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 30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