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李孝光
山雨萧萧到楚回,夜凉鸿雁渐应来。题诗满壁无人看,墙下玉簪花又开。
送李仲羽归江东因寄伯循御史
江中八月雨如烟,去买徐州送客船。采石山头送李白,身骑明月上青天。
寄朱希颜二首 其二
江边鸿雁下年年,客子何由两鬓玄。七十二滩秋月白,荻花风落钓鱼船。
次韵萨天锡杂咏四首 其一
题门人至从书凤,写字谁怜可博鹅。独露亭中未归客,懒闻成癖奈诗何。
九日登应天塔
宝林寺里应天塔,老子题诗最上头。九日登高望南北,青天咫尺是神州。
衡门有一士
衡门有一士,闭门恒苦饥。俯仰良自惜,日晏犹弦歌。
小人未足畏,君子或见之。宁为兰玉摧,不为萧艾滋。
次陈辅贤游雁山韵
竹杖棕鞋去去赊,一春红到杜鹃花。山椒雨暗蛇如树,石屋春深燕作家。
老父行寻灵运屐,道人唤吃赵州茶。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
湖山八景 其八 石亭避暑
南山石槛跨幽壑,有翚者飞谁所作?女娲补天或见遗,往往天阴媾冰雹。
天边大火伏不流,极南草木含清秋。老夫年衰畏炎赫,朝来忽念山中客。
悼巴陵女
河从积石来,滔滔东入海。逝波何还时?谁能坐相待。
妾心比山石,之死终不改。生逢尧舜年,贱妾独何罪。
游双峰赠觉上人
茶具酒壶从两童,入山慎莫作匆匆。雪消新水鸭头绿,沙暖小桃猩血红。
吾意生人行乐耳,只今杯酒与君同。依依蓝玉亭前路,他日重来忆远公。
送青玄观道士玉泉
淮南道士传鸿宝,眸子照人双电光。贯日白虹生玉气,出山青髓射天浆。
去年蹋雪寻丹井,连日题诗满画廊。长忆青玄送客处,柳花无数绕衣裳。
感皇恩·五马东来
次韵萨天锡杂咏四首 其二
乌衣更无王谢宅,青山好在仲宣楼。南堂明月无人管,清簟疏帘夜夜秋。
题梅石为王集虚尊师书纸屏上
北风吹倒山,三日雪塞门。愔愔岩谷里,万木命在根。
天翁粲然笑,洗出明月魂。春如鼎中香,已觉火力温。
水调歌底 和韵送公弼
酒酣肝胆露,把手共高歌。中年底用离别,作恶渐应多。
春尽江底苦雨,日暮风沙万里,重俯大江沱。行李几时发,别意满琵琶。
仲宣楼,桓公柳,少陵花。别时政自凄断,忍听祢生挝。
宁作丈夫意气,莫作妻孥恋嫪,后会渺无涯。风外柳花急,骏马夹轻车。
古诗七首 其三
冬气渐闭密,百物尽零落。中林有贞姿,粲然独先觉。
尺蠖递屈伸,天运不终剥。勿言霜露酷,熙阳已潜作。
青天有雕鹗
青天有雕鹗,一日飞万里。横绝四海上,孤兔草间死。
平生精悍姿,垂翅当清秋。且须养六翮,莫使群鬼愁。
为学古澹藏主题安庆金君美秀野次潘仲举韵
户外黄尘满地流,亭边山色转幽幽。牛无令斗残吾竹,客与俱来上某丘。
池上小风花树午,夜深疏雨橘林秋。老翁独乐宁非计,正使先生忆钓游。
与范子择三首 其二
夷吾菁茅谋,仲父四方翰。悠哉南山歌,夜永何时旦。
北风吹短衣,千载有馀叹。相见且乐酒,况也云雨散。
灵隐十咏 其七 水台盘
幽幽南山下,中沚有敧石。洼尊绝制度,曲流泛醪液。
自鉴愧濯足,临深怀衽席。惟应洗心者,能使百虑释。
溪行分韵得美字
条风泛轻春,野碧润如雨。幽人有新怀,相携玩山水。
岩花既菲菲,溪石亦齿齿。意行无前期,适趣成坐起。
况兹豪俊姿,陶写出妙理。东山携妓游,风流未余美。
持杯劝松风,韶濩忽盈耳。归来乐未央,题诗寄幽绪。
李孝光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 307篇诗文
赋得越山越水
送人兼简丁仲容
桐江
十二月十三日登凤凰台望淮南雪中诸山兼书道上所见二首 其二
水龙吟·举头南极星明
灵隐十咏 其十 龙泓潭
送公子赵去疾二首 其一
觉此山和尚新住持双峰作此赞叹之
鹊桥仙 为邱梅边赋
老莺
陪观志能萨天锡二使君游城西光孝寺
送冯秦卿
箫台八景 其四 箫台明月
题铁仙人琴书安
怀萨使君二首 其二
九霞听松图
天台道中闻天香写赠胡仲宾
灵隐十咏 其九 高峰塔
灵隐十咏 其六 呼猿洞
同吴明之在灵峰作
与范子择三首 其三
送辅贤出山作首尾吟二首 其一
福源精舍
玄真馆饮酒分韵得冲字
白沙早程
送翁景旸作台州掾
湖山八景 其五 竹引流泉
贺梅
箫台八景 其六 紫芝晚磬
送陈玉林归集庆永寿宫
访王君济
苦竹村
寄朱希颜二首 其一
青玉案·儿童齐唱民安作
临江仙 寿李后山
简古元瑞上人
龙鼻水听琴为刘芳在作
送人游天台
送且迎
东里
送人还鄱阳
送僧朴庵用柯敬仲韵
次萨使君韵四首 其三
和陈叔夏章字韵诗送此山师
送刘好古归武昌
和天锡郎中城字韵
送陈君礼之婺女兼寄徐仲礼
过□□□□□□
题松雪竹石
一车南送孔博士
送辅贤出山作首尾吟二首 其二
华山有泉石沉碧
同萨天锡饮凤皇台
七月十四夜宿东县明日登山上亭
滁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