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薛端明挽章三首

薛端明挽章三首

宋代 曹彦约

谏诤严凝地,论思咫尺天。
直弦宜问俗,曲突却临边。
儒道终期用,皇威可得宣。
视仪虽两地,难到玉阶前。

诗人曹彦约的古诗

祷雨阳山

宋代 曹彦约

暮投突兀净为坊,早踏崎岖翠作冈。
露气失凉风带暑,岚阴欺作日韬光。
不忧时事禽空语,可怪凶年草更芳。
欲问行人祈祷意,日来钲鼓渐凄凉。

答传宪

宋代 曹彦约

妙语差肩落燕泥,亨涂骧首化龙堤。
敢酬阁老惭非杜,适见夷龙不为齐。
趣觐可无三节召,送行那有一钱赍。
功名自是平生志,旃罽为庭正可犁。

薛端明挽章三首

宋代 曹彦约

谏诤严凝地,论思咫尺天。
直弦宜问俗,曲突却临边。
儒道终期用,皇威可得宣。
视仪虽两地,难到玉阶前。

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

宋代 曹彦约

乃有诗如此,清新思涌泉。
夤缘尘外景,发露性中天。
旧事惊陈迹,新功喜盛年。
当流欹枕处,醒得困时眠。

次知县花名诗韵

宋代 曹彦约

天不长春又入冬,可能含笑拒霜风。
凌霄器宇随时见,茉莉生涯到处穷。
但可怜花成后约,莫将豆蔻掩前功。
人生且进蔷微露,滴滴金钱总是空。

彭师泰挽章

宋代 曹彦约

家世文为富,居寒地不寒。
诸昆亲受业,二祖昔闿端。
属耳青云杳,惊心逝水湍。
后来方屹立,天不误儒冠。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宋代 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黄季通挽章

宋代 曹彦约

世务经心早,乡评好弟昆。
但为三径乐,无间一家言。
已作贤关梦,争如藻鉴冤。
霜严中夏发,桑柘老南园。

九日遣兴

宋代 曹彦约

散诞平生百不忧,未应摇落学悲秋。
傥来节物知寒暖,泛应宾貊任去留。
落帽粗豪非宿好,插花姿媚怯英游。
不如只把茱萸看,免叹尊前岁月流。

陈伯量挽诗二乎

宋代 曹彦约

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
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
薄宦身常隔,高怀骨易仙。
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

和西园胡季履见寄 其一

宋代 曹彦约

衣冠叶叶著师儒,创见皇家异代无。前事盛哉申国吕,近时继者武夷胡。

累朝经学堪贻厥,三世名家列友于。莫道新来凋一萼,西园老柏更清癯。

老梅晦父改韵见贻走笔奉和

宋代 曹彦约

有酒且莫斟,听我歌一曲。
所歌无长语,江梅倚修竹。
炯炯寒露冰,皎皎白驹谷。
粲粲能赋人,日日对高躅。
诗如何水曹,发兴扬州牧。
味入傅岩翁,调鼎国受福。
桃李岂不华,入景混凡木。
偃蹇有长松,穷年相照瞩。

次韵魏君宝光黄云观古风

宋代 曹彦约

重湖镜展心生凉,五老壁立背负芒。
中间只作如许屋,一观虽负意堂堂。
书生相业线不绝,故侯墨妙灯不灭。
与山三好孰四之,毕万有孙胸次阔。
抛梁不须伟儿郎,黄云高举天颉颃。
从龙作霖皆是物,迩来一足飞商羊。

送雷赴漕召

宋代 曹彦约

诏书隐隐下穹窿,已觉朝廷后此翁。
儒雅久称唐吏部,典刑今对汉申公。
薰风使者驱驰外,暇日斯民长养中。
麦陇秧田政如许,定应归报不言功。

陈氏夫人挽章

宋代 曹彦约

受氏推玄女,来嫔得召南。
躬行其诫七,礼尽所从三。
孝养衣皆彩,权舆色已蓝。
霜风吟木末,哀怨不能堪。

云隐李季可挽诗二首 其一

宋代 曹彦约

云卷云舒好静观,谓宜隐者似无端。谁知天上为霖用,竟作人间出岫看。

万里功名当进步,诸昆时节合弹冠。只因自得无心趣,三度归来现宰官。

三绝句赋和靖梅

宋代 曹彦约

人如和靖清难比,花似寒梅秀可餐。
却问荔支何所似,江瑶初雪水日盘。

上已日舍舟丰城

宋代 曹彦约

路出丰夺县,篮舆了夕阳。
何人共列坐,胜事忆流觞。
帝里衣冠近,家山念虑长。
殷勤楼下水。今夜到吾乡。

湖计春晚

宋代 曹彦约

载种成阴恰十年,水光山色静无边。
杏桃赏偏春容老,松竹添无晚力坚。
向有味中求冷淡,好宽怀处且盘旋。
干戈渐说边尘息,朽木因依得昼眠。

龙会遇雪

宋代 曹彦约

出门能几里,风雪故相随。
新岁自有巧,旧寒犹绝痴。
自天藏瓦砾,与客照须眉。
甲冷殊关念,丰年却在兹。
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23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