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行色

行色

明代 文徵明

秋山马前空复横,马蹄不作看山行。悠然回首何处所,此心已山他州城。

火灯匆匆鸡一声,贵贱富贫俱有程。相看一语出不得,细雨欲落空江明。

诗人文徵明的古诗

暮春(二首)

明代 文徵明

林花落尽意萧然,旧喜图书病亦捐。
宛转闲愁如蔓草,蹉跎春事到啼鹃。
萦空淑气游丝困,停午清阴碧树圆。
怪底叩门都不应,北窗无事正高眠。

癸丑元旦

明代 文徵明

咿喔邻鸡过短垣,起看曙色拂尘冠。升平满目新颁朔,日月无穷又履端。

短发萧疏霜叶脱,壮心零落晓灯残。从前卉物冰霜尽,一树梅花独耐寒。

余为黄应龙先生作小画久而未诗黄既自题其端复徵拙作漫赋数语画作 ...

明代 文徵明

尺楮回看十六年,残丹剥粉故依然。得君丹裁知增重,顾我聪明不及前。

小艇沿流吟落日,碧山浮玉涨晴烟。诗中真境何容赘,聊续当年未了缘。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八

明代 文徵明

朝出乱帆前,暮落千山后。十日溯春流,未离清济口。

忆初辞里门,不谓行当久。方舟得旧知,春风共尊酒。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六

明代 文徵明

诸君送我帝城东,立马传杯犯朔风。莫叹柳枯难折赠,春光都在酒波中。

游灵岩登琴台

明代 文徵明

参差莲宇逐飞埃,断础荒基夕照开。青草欲埋山下路,白头曾照劫前来。

五湖对酒真如掌,千载鸣琴尚有台。乔木蔽空回首尽,老僧犹自护松栽。

过吉祥寺追和故友刘协中遗诗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殿堂深寂竹林閒,坐恋棕阴忘却还。水竹悠然有遐想,会心何必在空山。

题画 其三

明代 文徵明

石壁岩岩翠倚空,疏松谡谡洒清风。夕阳满径看山立,何福修来是画中。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四 香山历知折坂至弘光寺

明代 文徵明

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行从知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题吴雪洲磨厓神异卷

明代 文徵明

齐云西来岩壁立,天削芙蓉千仞碧。谁能题字碧云端,吴生袖有如椽笔。

蟠金屈铁纷琳琅,天门慌忽蛟龙翔。梦中神授若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坡翁此诗信奇绝,千年似为吴生设。老夫拈笔赠吴生,一笑千峰秋月明。

金陵客楼与陈淳夜话

明代 文徵明

卷书零乱笔纵横,对坐寒窗夜二更。奕世坐家叨父行,十年知己愧门生。

高楼酒醉灯前雨,孤榻秋深病里情。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土说功名。

五月十三夜与子重履约履仁石湖行春桥看月

明代 文徵明

夕光沉山苍霭横,行春桥东江月生。长风吹波天镜阔,白沙渺渺菰蒲声。

微澜压玉摇空明,扁舟忽动江湖情。罾头鱼虾夜可买,得酒试与诸君倾。

山空夜久人竟醉,高歌互荅渔舟惊。渔舟天上来,棹入沧溟去。

似闻渔歌缥缈不断出烟萝,水远天长不知处。一发青山落镜中,万里横河碧空曙。

人生行乐不易得,赏心况有樽前客。江山如画酒如渑,相看不饮空头白。

不见桥东千尺台,吴王曾此夜衔杯。欢燕不堪芳漏促,西施舞罢越兵来。

越兵已成功,越王安在哉。䲭夷竟去不复回,吴宫越垒空复生苍苔。

千古兴亡总湮灭,只有湖山未消歇。吴王去来今几时,几人能醉湖中月。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九

明代 文徵明

东风吹扁舟,日暮率西浒。平生学操舟,未识修途苦。

齐鲁冬春学,河源方仰雨。千里飞尘沙,经旬饮斥卤。

白鸥落遥湍,忧来时自数。何当狎禽鱼,去作湖山主。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四 经桃花坞

明代 文徵明

夕阳下马桃花坞,不见桃花坞亦蓁。溪壑春风空旧梦,柴扉流水或秦人。

图经可按桑田异,诗客多情燕麦新。不用苦辛仍买种,梁园金谷总成尘。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九

明代 文徵明

飞如有恋堕无声,曲砌斜台看得盈。细草栖香朱点染,晴丝撩片玉轻明。

江风飘泊明妃泪,绿叶差池杜牧情。赖是主人能爱惜,不曾缘客扫柴荆。

游幻住庵

明代 文徵明

行行西郭两牛鸣,路转桥横得化城。深巷鸟啼山木暗,清溪日暖白烟生。

兴怀往哲悲陈迹,每到空门损世情。坐恋蒲团留不得,碧云回首暮钟声。

暮春斋居即事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经旬寡人事,踪迹小窗前。暝色连残雨,春寒宿野烟。

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零落梅花瘦,风吹更可怜。

题画送钱德夫南还

明代 文徵明

匆匆岁暮束书还,樽酒淋漓怅别间。明日西斋检行迹,暮云空见越南山。

再与庆成

明代 文徵明

日射宫花淑景柔,春风重醉殿东头。嫚姗不厌倡优拙,宣劝亲承礼数稠。

天上露华恩湛湛,庭中和气鹿呦呦。一声响节惊禽散,锦服中官进御羞。

鸡鸣山金陵胜处往岁盖屡游之未有作也偶阅九逵凭虚阁记追赋

明代 文徵明

金陵佳丽石头城,杰阁登临正雨晴。帝业称雄维虎踞,游人选胜得鸡鸣。

长江天际孤帆灭,落日烟中万瓦明。满目废兴题不得,独看名画绕廊行。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