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文徵明
有约城西散冶情,春风辍直下承明。清时自得閒官味,胜日难承乐事并。
马首年光新柳色,烟中兰若远钟声。悠悠歧路何须问,且向白云深处行。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 ...
春风次第水增波,千里清淮一棹过。更恐南行劳应接,随堤新柳似新鹅。
余为黄应龙先生作小画久而未诗黄既自题其端复徵拙作漫赋数语画作 ...
尺楮回看十六年,残丹剥粉故依然。得君丹裁知增重,顾我聪明不及前。
小艇沿流吟落日,碧山浮玉涨晴烟。诗中真境何容赘,聊续当年未了缘。
春日游支硎天平诸山
麦陇风微燕子斜,雨晴云日丽江沙。遥寻支遁烟中寺,初见天平道上花。
过眼溪山劳应接,方春草树发光华。夕阳半岭归舆急,惭愧城中自有家。
题渔隐图四首 其一 春
江南雨收春柳绿,碧烟敛尽春江曲。十里蒲芽断渚香,千尺桃花春水足。
溪翁镇日临清渠,坐弄长竿不为鱼。太平物色不到此,安知不是严光徒。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 ...
朔吹号枯藤,日暮殊未息。居人事塞向,鸷鸟厉高翼。
不知夜来雪,庭户皓已积。来麰端可期,三白已兆一。
閒兴 其一
绿阴深覆草堂凉,老倦抛书觉昼长。尘土不飞髹几净,宝垆亲注水沉香。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雪夜宿楞伽寺 其二
天寒万木僵,月出四山静。积雪缟清夜,幽崖自辉映。
上方衣裘缟,俯视寒芒正。长风扫纤云,平湖竟天净。
倒影落僧窗,横飞湿银镜。微澜玉塔摇,秀色千岩竞。
俄然万象沉,坐觉群翳屏。一鸟不复飞,光华久逾盛。
吟怀共朗彻,禅心寄枯劲。秪觉尘界卑,忘身在高夐。
半空击瑶簪,泠然发孤咏。万里吾目中,悠悠一渔艇。
暮春(二首)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一
一官贫薄仅三年,不计归囊肯计迁。笑杀当时高隐者,区区犹待买山钱。
陈道通见和再答
八月初九日见月
暮空云敛月初弦,露气星光共渺然。回首棘闱供试事,秋风梦断十三年。
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九逵
题画 其四
楼前高柳翠烟迷,楼外香尘逐马蹄。风掩歌声春不散,断肠人在画桥西。
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奇茶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二
燕燕语樯头,凫鹥遵枉渚。凡物囿化机,飞鸣各求侣。
羁人独何如,托身无处所。皦皦青天云,悠然自遐举。
简履仁
端居苦长夏,思我平生友。独坐闻车音,开轩竟何有。
空庭飞鸟雀,閒门荫榆柳。白云团午阴,悠然落虚牖。
对此情更怡,无能共樽酒。西郭隐层楼,下临清江口。
积雨江流深,南风藕花秀。相望不可即,长吟一搔首。
次韵荅唐云卿礼部二首 其二
漂泊东吴万里船,漫劳诗帖慰穷年。君知世有东方朔,我愧身非鲁仲连。
梦断五湖天渺渺,愁悬双杵月娟娟。相逢总是羁栖者,目送飞鸿共黯然。
梨花山鹧
物华无赖酒初醒,奕奕梨花照晚晴。怪底山禽啼不歇,十分春色近清明。
与王钦佩顾华玉夜话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戊午元旦
人日立春
寄顾横泾
雨中杂述 其四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五 左神洞
西苑诗十首 其三 璚华岛
方方壶画 其二
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六 宝幢寺寄石窝
人日停云馆小集
夏日饮以可池亭
北江宪副自越州访余吴门饮于杜氏明远楼
赋王氏瓶中水仙 其一
次韵荅唐云卿礼部二首 其一
致仕出京言怀 其二
画鹊
金山寺待月
崇义院杂题 其四
月夜葛氏墓饮酒与子重履仁同赋二首 其二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五
庭前蜀葵
崇义院杂题 其一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 ...
题吴雪洲磨厓神异卷
题画三首 其三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三
寂夜一首效子建
五月雨晴书事 其一
竹雀
雨宿武城追和先温州夜宿武城二首 其二
题国用汗漫游卷
雨中杂述 其二
题画三首 其二
题养逸图 其一
寿东畬钱先生
次韵九逵阻雨
郊台寓目
履仁独留治平寒夜有怀
送蒋员外浙东采木还朝
追和钱舜举山居韵
病中遣怀 其一
题养逸图 其二
煎茶诗赠履约
楞伽寺湖山楼
中秋日同诸友月洲亭看雨有作
书昌国忆母诗后 其一
庆成宴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七
题画六首 其三
岁暮斋居即事 其二
送陆举之
已而复取古梅一枝映带瓶中转益妍美 其二
潇湘八景 其六 渔村夕照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 其一
九日雨中虎丘悟石轩燕集
新正六日同子重晚步至竹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