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画鹊

画鹊

明代 文徵明

日光浮喜动檐楹,鸟鹊于人亦有情。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

诗人文徵明的古诗

朔风

明代 文徵明

朔风吹惨渡江城,北雁时传塞上声。此日文章宁有益,中朝爵禄久还轻。

徒闻汉室诛曹节,不见长沙召贾生。千里苍苍云日暮,更梯高阁望神京。

甲寅除夜杂书 其四

明代 文徵明

小童篝火洁门闾,为说今年忌扫除。却有穷愁与多病,无因岁晚一般驱。

暮春游石湖 其三

明代 文徵明

茶磨楞伽次第经,淡烟消处五湖明。一樽斜日湖亭上,閒看西山弄晚晴。

答伍君求

明代 文徵明

百年颓堕愧闲身,犹幸论文坐有宾。
寂寞穷居聊塞向,蹉跎残腊欲争春。
旋移高竹听疏雨,却对梅花似故人。
见说繁华易销歇,茅檐木榻转甘贫。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七 谒毛公坛雨不果行

明代 文徵明

拟攀栖迹拜灵仙,辛苦佳期一雨愆。短策空多探古兴,方坛刚欠访真缘。

兴怀丹篆愁云外,败意檐声客枕前。赖是胜情初未减,锦囊添得卧游篇。

题画六首 其六

明代 文徵明

双禽栖息一枝安,映雪离离更好看。一种羁情谁识得,暮林风急羽毛单。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 ...

明代 文徵明

芳埃润朝雨,风幡丽春明。感时念所期,驾言出春城。

赏心每差池,古人崇合并。漫刺无所投,怅然返柴荆。

赋瓶梅

明代 文徵明

断枝黏碧藓,残蕊叠冰纨。未乏溪山韵,尤宜几格看。

移灯传壁影,垂箔护春寒。应断西湖梦,东风在席端。

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

明代 文徵明

宿雨初晴水拍天,碧云微敛日华鲜。时当黄菊茱萸候,秋在沧洲白鸟边。

柳外画桥人似蚁,湖心兰棹酒如泉。携壶更醉湖山上,白发重逢又一年。

同次明诸君采莲泾閒泛

明代 文徵明

采莲泾上雨初收,秋色催人烂漫游。日暮白蘋风乍起,陂南黄叶水交流。

美人齐唱沧浪曲,綵鹢斜穿窈窕洲。落尽晚花无那冷,一樽相属更夷犹。

潇湘八景 其一 潇湘夜雨

明代 文徵明

湿云载秋声,万籁集篁竹。江湖白发长,独拥孤蓬宿。

丹阳道中次王直夫韵

明代 文徵明

句曲东来草树秋,车音隔陇思悠悠。西风黄土污人面,落日青悠触马头。

息影道傍分茂荫,濯缨桥下得清流。平生笑杀朱翁子,辛苦刚酬妾妇羞。

雨中放朝出左掖

明代 文徵明

霏微芳润浥霓旌,历落彤墀散履声。
暝色落烟迷左掖,碧云将雨近西清。
柳垂青琐千丝重,水落银桥万玉鸣。
沾洒不辞袍袖湿,天街尘净马蹄轻。

八月六日书事 其二

明代 文徵明

十载招怀自作奸,区区名号等童孱。冥鸿已在虞罗外,残鲔方游鼎釜间。

三计果看从下蔡,一丸那办守函关。笑他李白成何事,便儗金陵作小山。

进春朝贺

明代 文徵明

玉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

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斿。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

致仕出京言怀 其一

明代 文徵明

独骑羸马出枫宸,回首长安万斛尘。白发岂堪供世事,青山自古有閒人。

荒馀三径犹存菊,兴落扁舟不为莼。老得一官常卧病,可能勋业上麒麟。

谢永嘉赵君泽寄兰

明代 文徵明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猗兰奕叶光。千里故人劳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梦回凉月瓯江远,思入秋风楚畹长。渐久不闻馀冽在,始知身境两相忘。

九日閒居用渊明韵

明代 文徵明

端居念物化,草屋秋风生。白云从东来,因之感浮名。

素发已充领,世欲移聪明。穷无致用资,安事蜚英声。

尘埃失故步,老大怀弱龄。菁华不复妍,白日已西倾。

抚时不能忘,徙倚当前荣。寒花媚幽歜,怅然伤我情。

怆兹霜露早,宁知岁功成。

游醉翁亭不果寄滁州故人

明代 文徵明

当时踪迹两峰间,疋马重来不及攀。曾有马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未应啼鸟知人乐,空望清泉裹茗还。寄谢故人休见诮,百年双足会须閒。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十一

明代 文徵明

冉冉春云度,依依杨柳津。渺渺长风沙,恻恻远游人。

黄金销欲尽,白发日夜新。昨日梦故乡,觉来济水滨。

济水千里驰,去去随漂沦。宁免颜色改,长岐吹暗尘。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