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玉问 其二

玉问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草草梳头暖玉搔,青铜秘钥手轻操。析来文箸湘妃竹,制就银杯阿母桃。

风雅最能倾女伴,雪花亲自靧儿曹。乌丝掌籍烦书写,落笔先题一字糕。

诗人孙原湘的古诗

美人病目

清代 孙原湘

梦觉空闻百啭莺,一帘香雾未分明。诗成只泥同心写,琴罢偏猜落指生。

慢托微波通款曲,任抛残局自纵横。万花应是羞相见,暂借轻云障太清。

再和百堂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果然重到不嫌迟,无奈空言祇益疑。痴愿莫真成马角,愁身早益入蚕丝。

强为排解翻添恨,待觅商量恐受嗤。听得邻娃倚夫婿,教依新样画蛾眉。

澄海楼望海

清代 孙原湘

振衣百尺楼,天风何浪浪。天光与海色,一气同青苍。

是时日初与,赤霞烧扶桑。照见诸岛屿,波上争低昂。

浮云从西来,万马奔洪涛。气卷五岳走,天地俱动摇。

人坐此楼中,势若随波旋。白日倒入海,青春走上天。

念当乘风去,玄览极八埏。回头顾人世,一点如秋烟。

誓约

清代 孙原湘

宝鸭添香彻底温,思量一遍尽消魂。金针刺绣连诗赠,瑶札焚灰和酒吞。

年与水波看渐长,事如花影过无痕。鸳鸯只誓来生约,拚负深情不负恩。

题周防背面美人图 其七

清代 孙原湘

几时回首眼波横,枉费千呼万唤声。画里未容人省识,如何妄想作刘桢。

杂纪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仙人画舫列瑶京,汉使乘槎犯太清。相背已嫌如蒯彻,平看竟自学刘桢。

未妨惆怅原无益,少得团圞便有情。不道微波萍末起,菱枝柔弱晚风倾。

松陵有旧家子卖笑以养亲孙子悯其志为成四诗 其四

清代 孙原湘

博钱酒券替亲偿,燕玉还求暖老方。侬自白华亲洁养,任人调笑野鸳鸯。

金凤曲为周生菘畴作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侬自愿栖金井树,不知郎可是桐花。

秋窗

清代 孙原湘

纸窗芦帘玉放光,朝朝线帖与针箱。腰间欢喜潜松带,骨里鲜妍任毁妆。

画槛凭时禽注眼,绣鞋行处蝶随香。太真瘦了春风面,一种秋魂化海棠。

紫云楼话月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灯昏月瘦已三更,听尽潇湘雁过声。修作他生真姊弟,相怜未必似今生。

艳体联句

清代 孙原湘

楚地人双艳,卢家燕并栖。恰当春暖热,转忆夜凄迷。

刬袜惊初见,倾襟语尚低。肌凝姑射比,眉蹙女峰齐。

笑索香兰媚,间贫杜若携。神光离与合,仙手挈还提。

密誓肤亲搯,觕才眼得鎞。心知圆有镜,身愿捏成泥。

咫尺红楼近,寻常素简稽。每偏恩雨露,许吐气虹霓。

豆颗相思种,花名远志题。浮云指直北,弱水溯流西。

浊质惭晨肇,清狂称阮嵇。来占乾鹊噪,静恼乳鸦啼。

隐语芙蓉妙,新词芍药诋。折苕留翡翠,攀树引蝤蛴。

小字唐宫显,哀弦蜀国悽。窗幽飞野马,房暗镇文犀。

怕听风闻撰,虚传海誓赍。纸空猜鲗墨,分阻夺鸾篦。

偷祝坤灵扇,佯扶月窟梯。问桃酸自酿,围棘苦难栖。

诗绣罗巾幅,书缄绛箧绨。画图才仿佛,琴调是端倪。

美疢求丹鼎,芳年想玉笄。喜蛛丝网盒,威凤羽裁袿。

写竹钤螭印,团香剔麝脐。性灵鱼纵壑,踪迹鹿循蹊。

要订三生石,休虞百丈溪。秋情枯瘦柳,宵梦握柔荑。

栩栩园迷蝶,胶胶枕报鸡。联函千万语,无路达琼闺。

横霞仙馆杂事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为恐狂奴思不禁,朱樱宛转避春禽。星妃微露莲花舌,未许沾唇已许心。

屏山

清代 孙原湘

门外鹦哥唤客来,金堂亲揭绣帘开。重裘不改纤腰柳,低髻初围磬口梅。

暗炷甜香笼麝火,潜催苦茗拭螺杯。此身贪与郎依傍,才转屏山又折回。

口佗生 其一

清代 孙原湘

一寸相思一寸笺,真珠密字泪珠穿。侯门空守黄昏约,仙洞难期碧落缘。

锦帨尚愁厖欲吠,银桥那有鹊能填。留将玉洁冰清体,好作来生并蒂莲。

秋楼

清代 孙原湘

一楼秋气太苏醒,病起新妆出画屏。花入瘦来偏旖旎,柳经眠后更娉婷。

食单尚饬中厨禁,绣剪应知小阁停。愁绝绿窗风影里,远山早睹一痕青。

瑶窗

清代 孙原湘

羊灯未上月如丝,偷出中门步屧迟。拂槛衣声疑竹韵,窥窗鬓影误花枝。

乍尝险味情逾怯,强定惊魂力不支。踪迹怕人猜料著,暗中归去朗吟诗。

折桂寄人

清代 孙原湘

碾金为雪铸秋芳,合助瑶台素女妆。此是蟾宫亲折得,满身风露尚天香。

有女郎临死自焚其诗稿者 其二

清代 孙原湘

炉灰拨尽尚沉吟,身死何须要赏音。遗恨有情偷记去,无从灰得此人心。

夜宿小石洞

清代 孙原湘

何处峰头铁笛声,飘然秋思与同情。拨开落叶通泉细,喝破浮云放月明。

石气欲吹诗骨冷,天风如化羽衣轻。举头不敢舒长啸,恐有林间宿鸟惊。

松陵有旧家子卖笑以养亲孙子悯其志为成四诗 其三

清代 孙原湘

荥阳第宅旧平泉,券写簪花记昔年。莫话东山丝竹事,惹侬双泪落尊前。

孙原湘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6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