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淮上书事

淮上书事

宋代 韩驹

平楚尽积水,长淮多奇峰。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

客行未可归,敝裘那得重。寒气搜病骨,清潭貌衰容。

远游有滞念,将老无欢悰。故国渺万里,去此嗟谁从。

诗人韩驹的古诗

芜湖戏赵德夫

宋代 韩驹

西来有客共征途,不恨维舟日日孤。爱子清明似秋月,当涂见了又芜湖。

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其二

宋代 韩驹

玉作芙蕖院院明,博山香度小峥嵘。直言水北人稀到,也有槃姗勃窣行。

送子飞弟归荆南

宋代 韩驹

往在东堂时,唯汝年尚少。木枪斗群儿,竹弓射飞鸟。

今来跨鞍马,昂然丈夫表。入门恍莫识,与语意方了。

脱汝来时装,夜阑酌清醥。当歌喜未定,感旧色已悄。

念我三年官,自裹衣中麨。东去尽勾吴,北行薄全赵。

汝亦上岷峨,大江穷浩渺。一年两附书,皮筒到家少。

那知此相遇,乾鹊果前兆。我性本齐缓,汝资诚楚剽。

相逢各相规,一月语连晓。忆汝初结发,读书先尉缭。

谓须壮执殳,单于垒时挑。岂期尚羁旅,但存双目瞭。

我恨缘诗穷,赁屋隘而湫。尚容三尺床,使汝眠奥穾。

二升籴禄粟,丑婢羹荼蓼。时时得鹑兔,傍灶亲燔燎。

才为十日欢,邻里厌烦扰。朝来著戎服,数匝丝绦绕。

辞我出门去,归袖风矫矫。还家对寒食,渚宫闻雉鷕。

想见阿颂君,把卷倚丛筱。弟妹乘羊车,堂前走相嬲。

何当总见之,缓我归思杳。汝归与俱来,繁台及秋杪。

上蔡太师生辰诗四首 其一

宋代 韩驹

五百年来间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钧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礼貌隆。

寿杖特尊黄发老,衮衣重拜黑头翁。彭聃岂足为遐算,直与升平到不穷。

嘲萤

宋代 韩驹

孤光辞腐草,强拟帖天飞。中路霜风急,还寻腐草归。

顺老寄菜花乾戏作长句

宋代 韩驹

道人禅馀自锄菜,小摘黄花日中晒。峨嵋㮕脯久不来,曲糁姜丝典型在。

封题寄我纸作囊,中有巴蜀斋厨香。起炊晓甑八月白,配此春盘一掬黄。

题王充道清芬亭亭前瑞香花数百本

宋代 韩驹

著叶团青盖,开花炷宝熏。遥知三径馥,尚隔数家闻。

但取芳菲袭,无劳灌溉勤。藉令摇落尽,子自有清芬。

昔与道颜智俱二僧居武宁明心寺未几与俱避贼山中颜几不免绍兴三年 ...

宋代 韩驹

昔与二子居明心,避贼夜走南山阴。天寒更蹋沮洳径,月黑错堕杨梅林。

历险登危四三里,少复前行过溪水。平明乞火野人家,十日身藏岩窟里。

闽俱叹我装赍空,蜀颜转陷妖氛中。谁言性命脱针孔,沉忧伤人衰疾同。

春风酣酣柳边寺,相对梦中论梦事。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

嘲蝉

宋代 韩驹

资身惟朽壤,得意只繁阴。浪自声凄急,人谁听汝音。

次韵参寥 其二

宋代 韩驹

且向家山一笑欢,从来烈士直如弦。君今振锡归千顷,我亦收身入两川。

短世惊人如掣电,浮云过眼亦飞烟。何当与子超尘域,下视纷纷蚁磨旋。

令人生日以画十六大阿罗汉为寿仍作三颂以祝长年 其一

宋代 韩驹

悟得玄机已数年,曾蒙老宿印明禅。定知凡物难为寿,故仗高人结胜缘。

次韵钱逊叔谢曾使君送酒

宋代 韩驹

谁怜定武故将军,醉舞狂歌老更真。好事时分小槽酒,残樽也到白头人。

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 其三

宋代 韩驹

昔惭芸阁姿,斥守蒲城市。五占天鸡星,未抆逐臣泪。

归闻长乐钟,疲马思一试。挈挈今又东,敝邑临无地。

人生缚微官,大似侏儒戏。升沉各几时,怨欣两当置。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 其一

宋代 韩驹

已对丹墀眼尚生,金茎晓露逼人清。非关董相三篇切,自是重人四目明。

勇似风摧山岳势,罢如雷卷海波声。曾叨应奉宫门外,老去空惊岁籥更。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 ...

宋代 韩驹

一棹送君归,酒醒秋江午。正是莼鲈时,思君在何许。

送僧化宁吴中行脚 其二

宋代 韩驹

渡水穿云去,神光触处开。隔江如有得,飞锡早归来。

送范生

宋代 韩驹

万里投殊俗,馀生老一丘。尚怜之子秀,能慰此翁愁。

只欲连墙住,胡为下邑留。黄尘诗思尽,乞与四山秋。

至襄城家君有诗命某属和

宋代 韩驹

日月驱车及莽苍,今朝一眼楚山长。共看社燕将雏急,谁见秋鸿刷羽光。

晚渡河流皆倒影,夜题驲壁作斜行。道边草木应相笑,解笑年来为底忙。

钱逊叔见示小诗次韵 其一

宋代 韩驹

邂逅邗沟记昔年,知君跋马自湘川。欲持斗酒洗泥滓,未办青铜三百钱。

题分秀堂

宋代 韩驹

南山有佳色,偃蹇谁能分。如何公子堂,卧看南山云。

公子秀公族,高标出尘氛。总戎亦何事,晏坐参垆薰。

晴空万剑戟,卫此明将军。鄙夫在蒲城,簿书剧丝棼。

青山不到眼,终日无一欣。寄声幸分我,与子同清芬。

韩驹

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33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