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久旱得雨晚白得月奉似鹤林

久旱得雨晚白得月奉似鹤林

宋代 白玉蟾

骄魃羞月晓失威,前村落罢雨丝丝。
四方万里共明月,五岳六辅生白颸。
我亦白云一逋客,幸不龙门遭点额。
寻常袖手不为霖,直恐风生天地黑。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送郑阳春

宋代 白玉蟾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採,共君细读汉时碑。

皇初平故隐

宋代 白玉蟾

昔日登山愿,今年破夏偿。
乘壶斟雪白,独酌判黄昏。
有许松俱老,皆为鹤所房。
能多云擘絮,若个石为羊。
怀古兴三叹,凭高眺八方。
归归天籁起,一我正诗狂。

山斋夜坐二首

宋代 白玉蟾

嗅花风入鼻,掬水月浮身。
夜静焚香坐,空山一个人。

题迎仙堂

宋代 白玉蟾

昔日寻师到海涯,手中常袖一青蛇。
随身风月长为伴,到处溪山总是家。
玉笥岩前曾结草,金华洞里独餐霞。
有人问我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

呈万菴十章·炉鼎

宋代 白玉蟾

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
真空平等硃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九竅可风坛墠暖,二时失火药材枯。
只兹一点无明燄,炼出人间大丈夫。

楼前雨霁

宋代 白玉蟾

飞廉驱铁骑,万雨飞落地。
烟淡松自苍,风起竹似醉。
倚窗横膝琴,政有作诗意。
白鸟忽飞来,点破一山翠。

天开画楼图

宋代 白玉蟾

层檐叠巘入苍冥,千山万山相送迎。
晴云一抹收未了,溪尾更濯余霞明。
化工朝暮费点染,丹青变态随深浅。
凭栏展空千里眼,却愁此轴难舒卷。

午饭罗汉寺

宋代 白玉蟾

林间一径似惊蛇,中有禅关隐紫霞。
烟锁苍松遮寺额,风摇翠竹撼檐牙。
客来寂寞盘香穗,饭罢从容瀹茗花。
到此徘徊归去晚,夕阳挂树一声鸦。

行春辞九首

宋代 白玉蟾

借彼笙箫鼓笛中,诗人随分得春风。
提壶处处差监酒,布谷朝朝讲劝农。

戏联食(潺氵换鱼)体取其骨糜肉之化义

宋代 白玉蟾

何其秀且明,而况清以美。
不醉将如何,无吟讵自己。
凡与共此者,但须行乐耳。
无意固必我,可久速仕止。
离合忍复道,光阴能有几。
相对默不言,新篘多且旨。
无中难致诘,圣处可胜纪。
何为是栖栖,未免聊复尔。

周唐辅仙居庄作

宋代 白玉蟾

黄鹂声断桃花飞,一雨三日溪水肥。
龙孙破地蝴蝶懒,梅子如豆糁青枝。
东风吹转杨柳腰,村南村北杜鹃啼。
稻针刺水鸥抱卵,双燕商量春欲归。
蟾溪主人拆社瓮,百杯醉我烂如泥。
翠麓轩壁凝古墨,一阕松窗伤春词。
夜来饮到姮娥去,笙鹤响空人不知。
露华烟华湿苍藓,朦胧沆瀣沾我衣,
瀑布悬珠溅紫芝。山猿恐我呼杖屦,
啼到日高太二时。庐山山下一回首,
只是此生长别离。

九曲櫂歌十首

宋代 白玉蟾

仙舟停棹架岩头,黄鹤归天今几秋。
满洞桃花人不见,一溪绿水为谁流。

永州花月楼

宋代 白玉蟾

月风夜飞招月檄,檄月司花月供职。
月落千娇百媚丛,诸花为月妍为容。
楼东月照楼西皎,楼西月向楼东笑。
月与花戏天中流,花与月浴江中浮。
月皆不管月风怒,花为月歌为月舞。
舞者媚绿歌娇红,争怜妒宠惊月风。
出有入无多变异,花竟不晓月之意。
江花恼天天花愁,东楼月掩西楼羞。
花亦自睡花自醉,月倦欲归归未至。
却缘晓钟呼月回,月回花醒花不知。

问子规

宋代 白玉蟾

绿柳阴中问子规,劝人归是劝春归。
人须回首春须暮,何不成都西去飞。

送王待制自温州移镇三山

宋代 白玉蟾

春暖涂歌里咏喧,鹑衣百结过苏天。
九重亲擢公为此,百姓皆云我自然。
五马重来寻墨沼,一麾又去镇闽川。
庙堂相位犹虚左,已筑沙堤在日边。

双莲

宋代 白玉蟾

一池莲菡漾红霞,并带双花足赏嗟。
醉面相看谁得似,三郎夜饮玉真家。

题胡运干别墅二首

宋代 白玉蟾

博山一炷小蛇寒,无人独自从蒲团。
柴门却倩冷风关,檐外白云时往还。

赠明讲师二首

宋代 白玉蟾

昔从师在月岩时,我过鹅湖即语离。
每见孤鸿每生感,不曾一日不相思。

赠蓝琴士三首

宋代 白玉蟾

逍遥阁下暮烟生,相对无言坐复行。
弹尽胡笳十八拍,床头剑吼月三更。

武昌怀古十咏·奇章台

宋代 白玉蟾

登台日费万缗钱,宝从如云剑履骈。
食鼎歌钟移楚地,貂金佩玉整唐天。
缅怀钟钺熊旂里,尚有冰辞雹语传。
偃月堂中人用事,牛家僧孺得称贤。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