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上散纵

江上散纵

宋代 白玉蟾

欲晓江头杖策徐,一峰西去众峰趋。
不知林里犹僧寺,少立忽闻敲木鱼。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 其九

宋代 白玉蟾

跃马西湖道,载酒湖水滨。一蝶忽花下,招之论大椿。

许旌阳赞

宋代 白玉蟾

曾传谌母炼丹诀,夜夜西山採明月。
壶里满盛鸟兔精,剑尖尚带蛟龙血。
一自旌阳县归来,拔宅腾空入金阙。
但留仵道八百年,未教他喫东华雪。

蓝琴士赠梅竹酬以诗

宋代 白玉蟾

手补天工笔法奇,笑将造化作儿嬉。
胸中夜雨浇龙干,纸上春风舞玉蕤。
云水一生无别好,琴心三叠有谁知。
今宵松殿相期会,弹到西山月落时。

张进甫静寮

宋代 白玉蟾

脱俗卧去眠,胸中别有天。
壁间五六榻,屋上两三椽。
风月真滋味,溪山旧面缘。
静中有真静,猿啸暮林边。

栩菴以冰字韵求大风诗口占

宋代 白玉蟾

山高万籁作秋声,六月胡床冷似冰。
浩浩拍窗人不寐,飕飕到枕梦云成。
掀开云幕飞苍絮,推出蟾轮碾素璚。
幸有许多闲气力,何如吹我上瑶京。

胡东原香锦亭

宋代 白玉蟾

东皇剖破勾芒腹,锦心绣肠香馥郁。
绛都风雨僝僽春,花魂无主自精神。
黄鹂初唤柳开眼,海棠枝上春烟暖。
离出一点两点红,墙头红腮微笑风。
东原去后花无主,春工亦懒施机杼。
亭前忽遇诗酒仙,花亦喷出些龙涎。
风催雨趱花不辨,满庭芬芳生烂熳。
牡丹吐火花欲然,日将锦绣铺苔毡。
诗狂梦与花神饮,酒醉不与花神寝。
酒阑令我忆东原,花木虽在人恻然。
此诗终不为花作,惆怅东原此丘壑。
而今赏花不见人,但见蜂蝶飞闲亭。

题武夷五首

宋代 白玉蟾

显道真人去不回,幔亭不见旧楼台。
曾孙倚着寒松立,日落风悲猿自哀。

题鹤林宫

宋代 白玉蟾

王邓诸公焉在哉,云屏烟嶂锁苍苔。
大千国土无双客,第一洞天游两回。
太极光阴忘甲子,九霄云气接蓬莱。
桑田海水今如许,劳得朝猿暮鹤哀。

寄桂隐

宋代 白玉蟾

指点篇书说向谁,武侯之后独公奇。
许瓢却大尧天小,严濑应高汉已卑。
夙世已傥霖雨债,我身今结水云知。
何人桂树中间隐,莫作南阳一睡骊。

种桃斋写神赞

宋代 白玉蟾

南海琼山子,香山居士孙。
习文不若陆贾,习武不如孙膑。
八千余里琴剑,二十一年水云。
偶过庐山之下,痛饮蟾溪之滨。
纵饶画得十分似,何似天边一月轮。

赞历代天师·第十七代讳顺字仲字

宋代 白玉蟾

贵豀一尉隐家山,静结茅庐三两间。
九十岁时尸解日,时人犹见是童颜。

卧云菴醉后

宋代 白玉蟾

千岩万壑深复深,洞口枯树鸣幽禽。
瑶月影松大静淡,琅风韵竹夜萧森。
暮云献碧出孤岫,夕鸟拖红投螟林。
孔明终久须朝日,安石不来谁作霖。
然则从龙虽有志,定知化鹤亦无心。
先生不是终南子,满洞苍烟何处寻。

先师翠虚泥丸真人赞

宋代 白玉蟾

惠州是生缘,嘉州是得遇。
漳州走落水,潭州没去处。

四曲金鸡岩

宋代 白玉蟾

水满寒潭潭著月,山藏空谷正吞烟。
金鸡初报洞中晓,一声唤起玉渊龙。

寒碧

宋代 白玉蟾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
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
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
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
断鸦噪言宿,鸣凤栖复冲。
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
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
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
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舟行西湖诗赠诸友

宋代 白玉蟾

二十年来云水身,今凡七度踏京尘。
丝长岁月能多少,粟大功名徒苦辛。
白日戏陪人世事,绿烟锁断洞门春。
云岩月岫今何处,一听猿声一怆神。

晚春遣兴二绝

宋代 白玉蟾

不但风饕雨更尤,落英满地诉春愁。
诗人分韵留春处,一句韩诗七个阄。

留别铁柱宫叶法师

宋代 白玉蟾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
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南风。
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
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秋日书怀三首

宋代 白玉蟾

桂花已是上番香,枫叶飘红柿叶黄。
社日雨多晴较少,秋风昼热暮差凉。

雨中题旅馆

宋代 白玉蟾

风搅长空秋雨悬,路如苔滑懒摇鞭。
入门指仆买盃酒,磨墨倚窗吟一篇。
黄竹绕檐黄蚁战,白芦映水白鸥眠。
一声长啸便归去,回首孤村空暮烟。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