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曹义
送人南归载醁醅,黄金台畔暂徘徊。停杯试问当年事,此地曾招俊异材。
柳外骅骝怜独去,花前弦管谩相催。老年共喜膺褒宠,
同寿堂为良医许景芳作
一门种德百年深,同寿堂前杏满林。花雾煖凝丹鼎润,药栏春锁碧采阴。
披云采术常携鹤,近市悬壶不计金。遥想嘉禾沾惠者,几多人共戴华簪。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四
幽居陋巷绝氛尘,相接浑无旧日邻。宦迹似蓬随处转,流光如水逐时新。
雁迷故国音书杳,秋到都门客梦频。自叹离群材识浅,不知何处可依仁。
梅花扇为双四兄赋
不踏西湖路,于今又几年。清风明月夜,还忆老逋仙。
题小画为苏子英作 其二
林莽久萧条,疏篁抱幽独。念彼岁寒盟,孤标更清淑。
瘦影弄月明,长梢拂烟绿。好鸟何处来,飞飞竞栖宿。
送严寺正归老
青琐朝辞振佩珂,锦衣归老乐如何。传家旧业诗书在,赐诰新恩雨露多。
棘寺盛名留帝阙,兰挠远棹度官河。平生心地清于水,嬴得身闲养太和。
赐为善阴骘书
昭代崇文礼乐彰,新颁宝训荷恩光。纶音涣汗风雷动,宸翰淋漓雨露香。
总谓圣明宏制度,宁知帝德焕文章。周诗虞史堪媲美,世道应同日月长。
挽涑水令吴文昌
鸣琴花县几经年,一梦黄梁隔九泉。三径独存元亮菊,日年谁棹剡远船。
云迷远汉悲辽鹤,春去空山哭杜鹃。惟有棠阴遗爱在,碑铭会见后人传。
送陈州判李和之安陆州
多君与我最相知,十载遨游在凤池。待漏几同趍玉
景星
秋半璇霄现景星,天开泰运应休祯。晴光伴月辉云汉,皓彩呈祥烛太清。
众目共瞻当午夜,万年纪瑞属时平。微臣何幸逢灵贶,敬作诗歌颂圣明。
白鸥来往随舟似驯熟而不惊故云
棹发江声急,烟深树影微。沙鸥如有识,来往傍船飞。
送人归老江西为于中书霈作
清时解组雪盈头,归去家山正值秋。黄叶西风添逸兴,残蝉疏雨送行舟。
篱边旧业存松菊,江上新盟狎鹭鸥。从此梦回云路远,林泉杖屦纵遨游。
中秋夜诗乡先生樊浩翁所作时宣德八年秋乡人医者钱宗浩诵于蓟北小 ...
帘捲西风豆雨乾,蟾光摇动碧云端。仲间总是清虚府,天上谁楷白玉盘。
江净雁拖云影瘦,楼高人立桂香寒。归来醉罢霓裳杳,露下天高夜巳阑。
浦江书舍为挥使题
君家书屋浦江头,架上牙签过邺侯。绮户晓凝钟阜翠,湘帘暮捲石城秋。
酣馀欹枕惊波浪,吟罢凭阑看鹭鸥。谁道将军惟好武,客来长日共赓酬。
竹鹤为何太守澄作
森森万木荫檐楹,老鹤归来趣更清。晴翠晓凝朱顶湿,清阴凉拂雪毛轻。
雨馀苔砌频留迹,月到芸窗讶听声。爱尔轻中潇洒客,几回吟对独含情。
寄味道四绝 其三
官闲犹淂著莱衣,膝下承颜愿不违。悬想碧桃花树底,锦舆几度日斜归。
为李进士题竹
湘江梦断路漫漫,露叶烟梢画里看。忆昔短蓬孤泊夜,鹧鸪啼彻雨声寒。
桂花小鸟
雨后西风散晚凉,一枝仙桂发天香。幽禽似爱黄金粟,飞向花边对夕阳。
送冯智安太守之绍兴
英年粉署擅才名,郡守新除荷宠荣。环佩未辞青锁闼,欢声先动越王城。
云开秦望山增翠,霜落曹娥江倍清。自古循良多有传,伫听歌颂达神京。
小画梅竹幽禽二首 其一
玉骨冰肌傲雪清,岁寒碧筱结同盟。幽禽也似怜芳质,故故飞来啄落英。
送樊参政归闽
薇垣佐政几经春,烨烨声名播八闽。北上喜看书最考,南还重见沐恩新。
都门暑退飞来雁,江渚秋深老白蘋。到日公馀应有忆,诗成好寄玉堂人。
曹义
(1390—1460)明扬州府仪真人,字敬方。正统中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数与兀良哈战,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谨守边陲,辽人安之。英宗复辟,封丰润伯。 ► 361篇诗文
和编脩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 其一
送时阴阳大正归仪真 其一
挽李侍郎父
挽吏部张员外父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一
送郭指挥之南京
题八骏啚
送人归江西
送外甥为于中书沛作
口号四绝送蔡良医孙回桐乡 其三
和晏铎幕宾咏天鹅韵兼送行
夜读士功纪行诗
重九前二日思孟老亲送酒口号以荅其意
送医官周本庸还家侄婿德贤之族兄
蓟门送别图
过济宁登郊閒步
孝友堂为王评事友人赋
春晚图山水为孔员外作
和编脩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 其二
送邵孟辉之任丹阳丞
题道士小画二首 其一
梦忆华亭华亭寺名在滇池中书洪益中求
春初口占二绝寄同年徐宪副 其一
走茟寄樊知州景昭唐舟御史附去
挽诗
云山人家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二
送吴太守闰复任饶州府
静海夜泊偶成
挽赵郎中妻
黄金台祖饯送吏部孔员外回杭
和月泉咏金山寺诗韵四首 其二
忆味道因窗外有蔷薇花一架故因起兴时永乐廿二年春三月也
雪梅为蔡宗濂作二首 其二
送人省亲归福建
瑞应甘露诗
兰二首 其一
送郑雍言佥宪之河南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二
题墨竹二首 其一
秋冬小画 其二
送杨仲举先生致仕来朝升侍郎而回
画竹二幅为强德中赋 其二
菜为赵舍赋二首 其一
独坐感怀悼巳故三兄挥泪成之
梅为汤伯安赋
冬日独坐口号
梅竹二首 其二
小景四幅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赋 其二
枯木竹石
雨中有怀
挽松窗先生即俞处恭也
送邢中书兄弟归荥阳
送时阴阳大正归仪真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