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曹义
茅峰玉立宛如簪,雄镇金陵杨子南。福地从来推第一,名山自古只称三。
学仙少术颜多厚,报国无才色更惭。久别琳宫相忆剩,几看道士寄来缄。
送朱御史考绩
三年报政上金台,祖饯冠缨总俊才。别酒江亭须尽醉,促程弦管谩相催。
绣衣到处霜风凛,画舫行时雪浪开。此去应知书最考,天香两袖日边回。
赐为善阴骘书
昭代崇文礼乐彰,新颁宝训荷恩光。纶音涣汗风雷动,宸翰淋漓雨露香。
总谓圣明宏制度,宁知帝德焕文章。周诗虞史堪媲美,世道应同日月长。
挽工部林主事超之母夫人广东人
讣音万里到京华,粉署贤郎重叹嗟。箧笋香残遗綵服,妆台尘掩暗菱花。
姆仪垂簳人争羡,妇德宜家众所誇。嬴得一生名石泯,褒封有敕宠恩赊。
小景四幅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赋 其二
孤舟晚泊水云乡,一枕南薰卧石床。残醉醒来凉雨后,忽惊渔笛在沧浪。
送主簿归老其人清廉
几年花县暂栖迟,仇览才名众所知。报国一心清似水,归田双鬓白如丝。
新盟应结鸥为伴,旧业还存菊绕篱。遥想杖藜行乐处,绿阴晴昼鸟啼时。
赠医士为续经历以仁作
京国多医士,如公有几人。传家留秘术,济物独存仁。
药圃灵芝茂,丹炉汞气新。生平阴骘厚,苏董足为邻。
题香竹卷为谢亚卿作
宝树君家旧有名,一盆香竹又天生。芬芳不让芝兰臭,馥郁浑同梅菊清。
凤尾影摇空翠湿,虬枝晴拂瑞烟轻。谩将截作伶伦管,吹向虞庭叶凤鸣。
送吴仪巡检弟回
官河杨柳半青青,话别离亭思不胜。行舟独载春归去,忍向沙头看鹡鸰。
送桃源尹知县
几年清誉达京畿,又喜还官出禁闱。路指淮南烟树迥,马嘶蓟北晚秋微。
一声秋雁随云渡,半幅征帆带雨飞。遥想桃源重到日,桑麻依旧蔼春晖。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四
樗材惭愧职南曹,闇劣何由识俊髦。独念故人成久别,多情聊尔寄霜毫。
和进士胡公智留别字宗愚会稽人任御史终布政
久别重来到日边,那堪今又买归船。人生离会如秋月,几度亏时几度圆。
同寿堂为良医许景芳作
一门种德百年深,同寿堂前杏满林。花雾煖凝丹鼎润,药栏春锁碧采阴。
披云采术常携鹤,近市悬壶不计金。遥想嘉禾沾惠者,几多人共戴华簪。
油扇父亲要诗
畏日作炎蒸,襟怀藉尔清。杖藜林木下,几度伴吟行。
送郑雍言佥宪之河南
昔年黄榜共题名,佥宪新除荷宠荣。玉节绣衣辞凤阙,青骢紫控出都城。
交游总惜才华老,谳决应知狱讼平。自古诹询称重任,风谣早为达民情。
送王公器回乡
解却名缰谢是非,归田活计莫相违。晓开野径宜栽竹,暖逐山童好采薇。
醉后狂歌多得趣,客来清话自忘机。玉堂青琐经游遍,村落从来识者稀。
题牛背牧童
春暖平原烟草肥,柳阴牧罢夕阳微。儿童惯识林塘路,纵著鞭绳月下归。
送钱郎中济民赴金陵
颂台迁秩向南还,玉佩晨摇别圣颜。行李半挑辞凤阙,征帆几日到龙湾。
红亭人散青山晚,粉署香飘白昼闲。遥想吟馀应有忆,清霄飞梦绕仙班。
聚星楼为陈循理作
楼倚春风绿树边,高凌霄汉白云连。窗开晴度三茅翠,帘捲寒凝九清烟。
暇日清谈来俊彦,瑶天瑞采应奎躔。太丘芳誉昭青史,千载闻孙忆颍川。
梅竹幽禽
陇梅花发雪晴时,独□疏篁晚色宜。何事幽禽不归去,应怜冰玉到寒枝。
口号四绝送蔡良医孙回桐乡 其二
十年京国作芳邻,爱尔清勤学业新。门径日长无俗客,相亲多是玉堂人。
曹义
(1390—1460)明扬州府仪真人,字敬方。正统中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数与兀良哈战,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谨守边陲,辽人安之。英宗复辟,封丰润伯。 ► 361篇诗文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 其三
送严太仆宗信
送王文显之任
送时阴阳大正归仪真 其二
茄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三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二
慈寿堂为李御史赋
送人之广西为杨给事鼎赋
送陈节妇魏氏子珏回句曲
元夕赐观灯诗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 其十
送阳医官回南康县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二
和高侍讲先生韵五首时宣德七年也 其五
挽张中书父
浦江书舍为挥使题
雨中有怀
梅为汤伯安赋
送传驿丞复任龙潭
送医官致仕归金华为邵郎中正赋
小景为柏景常赋
为王德斋题小景山水
永思堂为张茂功赋
孝友堂为王评事友人赋
梅竹二首 其一
梅竹二首 其二
送医人还金华
忆味道二首 其二
梅山茶
送张先生致仕归闽 其二
秋冬小画 其二
题道士小画二首 其一
寄邵郎中因其纳宠故戏之 其一
挽山阴王主事贤母
过济宁登郊閒步
太守郑公祥与予有相知之雅兹闻讣南还来别惭无以赙匆遽中勉述五十 ...
送冯智安太守之绍兴
送吏科凌给事中归省
送人归无锡为郑监丞叔颙作
送严都指挥归宁夏
送人杳乡
菜为赵舍赋二首 其一
按察使张公宗政以客中写怀八绝见寄,聊和以荅 其七
元夕应制
送祠祭胡郎中添麒归田
题幽兰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 其二
送李通判之应天
送人归省
和月泉咏金山寺诗韵四首 其二
送樊参政归闽
送丁永成之邵武
题子陵垂钓
送陈孟仁还姑苏翰林五经博士先生之子也
挽吏部张员外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