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癸亥冬得告西还途次漫赋 其三

癸亥冬得告西还途次漫赋 其三

明代 曹于汴

寿阳暂税驾,昌黎诗在墙。读罢行十里,狂风尘沙扬。

咫尺不可辨,仆夫冻且僵。踉蹡投旅舍,草榻卧残缸。

兼之我疾作,中夜起徬徨。行路昔称难,况乃鬓如霜。

踉知倦飞鸟,原来各忖量。

诗人曹于汴的古诗

明代 曹于汴

嫩枝柔干倩相扶,未信终成矮地铺。当是老龙离玉阙,昂头藏角隐平芜。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 其四

明代 曹于汴

还得原来恁地明,无边真趣自生生。何须著力相防检,水自流兮云自行。

题北园十五首 其三

明代 曹于汴

昨夜狂风万水号,如从三峡听江涛。垂云隔在应凭取,飞入天门兴转豪。

癸丑村居杂诗六首 其一

明代 曹于汴

秋雨送新凉,一朝遍四隩。既入贵人堂,亦来寒士谷。

亦滋荒陬草,亦实良畴谷。世眼过分析,造物笑拘蹙。

云霞布长空,山川罗禹服。锦绣满乾坤,不禁万人目。

隔篱羡他人,枉自隘其腹。如爱袖中藏,不容珍在椟。

达人自大观,恢恢剖边幅。我生从何来,请君且三复。

良良歌

明代 曹于汴

曹宁夫妇病且老,有子良良行孝道。苦筋竭力得毫釐,奉养双亲常温饱。

我虽峨冠为朝臣,睹此美行感怀抱。世上岂乏峨冠人,上天下地能论讨。

妻罗子绮愁不足,不为父母添布袄。嗟尔良良是我师,愿尔多寿多财宝。

省躬诗 其十三

明代 曹于汴

宿爱不能断,宿嗔不能断。营营阶序间,何时登彼岸。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 其十

明代 曹于汴

每诧儒绅见有边,得诗深喜已窥全。明幽合贯方成世,费隐都融可还天。

进学还须独有得,殢人每以故相传。元公试向询无极,不语只消抺去圈。

省躬诗 其一一○

明代 曹于汴

匪拟人相重,不嫌人我轻。察言知不足,从此日兢兢。

省躬诗 其一二六

明代 曹于汴

点检从前事,感应如桴鼓。勿云方寸幽,天公于此睹。

省躬诗 其九十五

明代 曹于汴

天下极难事,取土益高陵。千秋华岳顶,帝座几人登。

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五

明代 曹于汴

苏卿处漠北,突厥为比邻。毡雪为食饮,不忘君亲伦。

晨起整衣冠,仁礼向具陈。初陈嬉以讶,再陈怒以嗔。

侏㒧生相习,华言袖不闻。吁尔焉用道,物生固难均。

寄别张警庵

明代 曹于汴

平生不解泣,今日泪频挥。一泣赵郎去,二泣吴郎归。

三泣张倅罢,颜色远相违。张倅才激昂,弯弓两石强。

清操不纤翳,直性无回肠。尔行自慷慨,我怀自皇皇。

徘徊乏双翼,随尔共飞翔。

省躬诗 其一一四

明代 曹于汴

不欺人功浅,功深绝自欺。自欺宁易绝,还在欺人时。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十一 归田课孙

明代 曹于汴

昆弟俱白首,兰桂何翩翩。读罢七训语,霞觞欣流传。

亲亲共长长,风世以家先。莫道赋归去,经纶更灿然。

感怀六首 其四

明代 曹于汴

晋史寇诸葛,宾王武瞾贼。汉高不灭楚,耳馀为比翼。

汉高自万乘,勿劳幸不耳。孔明胡所尤,天命如斯矣。

临危悲黄狗,拜相感微时。岂知死与贵,石光忽灭澌。

送别刘年兄豫吾

明代 曹于汴

陌上杨柳枝,烟氛凄且楚。何能折赠君,赠君行以语。

不愿相游扬,但愿相期许。迅鹗方徘徊,未可戢其羽。

一鹗终逾百,暂折未为沮。隐显总君恩,事业无来去。

古人亦有言,当为岂此举。大鹏息溟池,一奋排天宇。

若过少墟氏,停骖试问取。

初任司理到任日吏用印报云升授吏科给事中虚套取喜何必乃尔走笔题 ...

明代 曹于汴

休饰虚章报吏科,纵成真取便如何。眼前羞作瞒心事,莫把津华觊望多。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六 奉诏抡材

明代 曹于汴

千章出万壑,躬先不畏苦。神为画良筹,梦里频开剖。

人恐遗之累,输金不啻土。神人不可格,何不于斯睹。

青苔

明代 曹于汴

阶除经积雨,匝地铺莓苔。隐隐青痕薄,茸茸黛色堆。

举足忍相踏,移榻为频来。化工裁制巧,藻缋漫追陪。

相对境幽寂,悠尔好怀开。

梁燕重来二首 其二

明代 曹于汴

年年作客客华堂,归燕殷勤话暖凉。飞过回廊还对语,主人何事鬓成霜。

曹于汴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2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