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邦彦
万井千家绕郭门,轩轩新筑间颓垣。可因戎马惊鹅鹳,其奈簪缨化未猿。
行露未晞聊假息,清江难浣是师言。尚怜信国风流在,燕市遥招柏府魂。
闻变 其十
荟蔚遥怜季女饥,榛苓长忆美人迟。空教夏屋依荷柱,犹有循良治似丝。
经界似占无妄课,鱼盐宁问土风辞。天家板荡今如此,谁向清宵有所思。
丁亥元旦寓麟涌
紫极南旋玉历开,春光恰与岁俱回。已看宿雨阴霾尽,喜见新晴淑气催。
万国讴吟怀祖德,中兴勋业仗群材。小臣浪迹江湖远,翘首彤云祝寿杯。
赠郭我示
十日避旗鼓,相逢未赠言。小巫良自怯,大雅更谁论。
伏暑宜杯酒,秋光忆故园。共将诗作活,工拙两堪存。
中宿江上杂诗 其二
水落时添岸,山遥半作云。满帆来片片,斜日照曛曛。
双㹀归前崦,孤鸿入远雯。倚栏谁与语,招手二禺君。
闻笛有叹
游赏经年事不同,客心犹自怨春风。月明此夜闻丝竹,何处东山无谢公。
端午前一日同马子龙寓家珶赤兄拳曜轩吴尔景载酒过访邓行玉梁苑郎 ...
烛光频见跋,笑语尚馀喧。小作平原约,如高靖郭门。
山城悬宿梦,泽畔慰吟魂。莫以归与叹,前期更可论。
登回峰寺
北风留客太依依,客伴相携访翠微。竹影见荣空复色,东林传法是近非。
澄湖近□茆堂静,曲径藏秋绿树肥。遥望秦川正烽火,徘徊登陟欲忘归。
韶州旅舍书壁 其二
如何旅梦太模糊,半逐乡关半入都。尽日江船向南去,相思还寄寸缄无。
同云淙相国夜泊 其二
结客凭将报主恩,相看犹喜鬓毛存。覆巢破卵家何在,风雨孤舟度海门。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五
编竹浮苴横绝河,舟人斗巧阙中过。轻装自此犹嫌浅,经岁漕粮定若何。
咏雪 其二
旅榻宵来半似冰,起看寒色太崚嶒。平铺屋瓦浑无缝,斜点槎枒欲作棱。
远使可烦毡并齧,词流谁为茗相凭。倚栏莫怪频延伫,南士于今得未曾。
题海珠寺次梁文康公韵
江流不转荩臣心,先代遗踪阅古今。地借招提留间气,人瞻山斗惬登临。
明珠炤处天南北,寒玉香时雪浅深。自是星精垂粤海,谩将名胜拟东林。
狱中自述
去岁承恩桂海漘,何期国步倍多迍。室中自起金戈衅,天外俄飞铁骑尘。
入梦翠华频想像,招携乌合每逡巡。经年辛苦惭何补,应识皇明有死臣。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二
劫火腾腾半作灰,可怜新傍越王台。飞尘铁骑窥关近,斗穴金戈动地来。
京国衣冠双捧日,腊残风雨再鸣雷。欲凭锡杖穿林去,多恐山云扫未开。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载驱曾傍塞,逐伴却来归。博道成金注,高山负玉徽。
双江援旅绝,五岭戍兵稀。为问谁专阃,经年未解围。
怀钟生 其二
猬皮拖尽塞垣烟,每对柔情也自怜。多病赖君扶策在,不妨重理勒燕然。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八
乞得藏经一两函,片幡无影自冥探。尘根未遣空愁在,业戒其如绮语酣。
谁悟冤亲皆眷属,刚缘嗔爱失瞿昙。千年大事堪糊突,好向鸦山再一参。
次答罗若思
犹及生初识太平,盛时风物叹斯征。但闻帝子啼魂怨,不见军中胡胆惊。
万国可能忘祖德,九玄终自祐皇明。披吟却简迎降传,愁极翻令欲绝缨。
转徙知吾拙,平陂信有天。却怜蓬矢奋,差少羽书传。
揽翠依金阁,烹云近玉泉。干戈如永偃,高枕故庐边。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六
有约吴城度蠡澜,打头无那北风寒。朅来数日无馀事,赢得西山四面看。
陈邦彦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 164篇诗文
冬闺
东还书白业庵壁 其二
都门晤梁非馨别十七年矣今昔之感情见乎诗 其二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七
却寄
次答谢伯子 其一
中秋储潭江上 其二
闻变 其三
春日西征杂咏 其三
访亦非禅师
古意 其一
旅怀次林子同韵 其一
疏草成 其一
和徐巢友咏木绵花 其二
浩溪雨泊 其二
闻变 其七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四
宿豫章有感
闻变 其一
樟树阻风 其一
七月念五日黄塘道中
赠何时乂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五
壬午元旦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一
还自凤城寄谢潘孺文太学
赠杨杲生
樟树阻风 其二
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用前韵赋别
咏雪 其一
西南七夕 其一
赠端州符伯清 其一
咏铁马儿奉和云淙先生用韵
赠家都阃铭新演实昆弟
三水归舟有怀 其六
赠苏宇霖饷部 其一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三
樟树阻风 其四
次答黎洞石先生
晓起 其二
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
拜疏 其二
戏寄
咏雪 其四
秋风 其三
九日限韵 其四
九日限韵 其五
闻变 其十一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九
和徐巢友咏雪绵花 其三
中秋储潭江上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