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园杂咏·壶中日月

南园杂咏·壶中日月

宋代 陈宓

观书友古人,不羡胡公仙。
新功坐有得,寸阴长如年。

诗人陈宓的古诗

南康大雪

宋代 陈宓

嘉定己卯岁,正月十七朝。
新春才五日,大雪滂以飘。
缤纷七昼夜,冷气充层霄。
朔风搅宇宙,爆耳惊秋潮。
大厦作小舫,轻舠想浮摇。
江湖本浩荡,星渚尤多飚。
常时尚闭户,此日寒殊骄。
行人泊前岸,只尺万里遥。
谁言民窭贫,积此珠与瑶。
冻死不敢恨,千山长禾苗。
蝗螟永入地,疠疫仍潜消。
我得一笑归,还家诧渔樵。
作诗纪事实,持付村童谣。

三山送楼干

宋代 陈宓

九仙山头二月春,百花璀璀凝芳辰。
看花未省并骢马,酌酒况复违佳人。
人人家在赤城里,五百大士疑前身。
襟怀喜作冰玉相,耳目不染声色尘。
鲸呿鳌掷擅文杰,撑腹万卷笔有神。
妙龄卓冠兰宫士,便合褰裳要路津。
玉堂三事久虚职,宪幕两载留南闽。
平生避名如避寇,诸公讵肯遗奇珍。
显亲急欲贲泉壤,襆被路马趋严宸。
囊中之方久不试,小试疲瘵苏斯民。
自惭草木非君味,倾盖一见情何亲。
金篦时为发膜翳,淡交耐久如荀陈。
悬知后会近可卜,暂时分披仍逡巡。
丈夫万里耿相望,所要守道全其真。
准拟千钟浇此恨,却恐烂醉污车茵。

甘寝

宋代 陈宓

甘寝不易得,何人不贪睡。
所以八尺床,惟贤始无愧。
万钟固可乐,中夜或兴喟。
谁谓颜巷贫,至宝赏所萃。

送榷院侄之官

宋代 陈宓

积善门逢八十春,慈兄蕴德复温醇。
旧恩未报乾坤大,新渥仍沾雨始匀。
博洽始能为国计,清忠方不负廷绅。
我今衰病知保用,访有书来访海滣。

问月

宋代 陈宓

百万苍生罹热恼,三年素女苦高寒。
清光若解知民瘼,留与人间夜夜看。

因读鲁论赓潘丈韵

宋代 陈宓

八十年前一笔门,须将旧事与重论。
幸承显考箕裘后,全赖宣尼典籍存。
道统精微传舜禹,性原善恶辨杨孙。
学由践履工夫入,敬义当稽六二坤。

闰月五日题武夷

宋代 陈宓

武夷精舍果何如,名字流传动八区。
大隐山前溪五曲,一间茅屋与谁居。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 浮花

宋代 陈宓

古来诧范蠡,功名付沧洲。可惜所见小,只挟婵娟游。

如公真爱世,请具济川舟。

延平得雪

宋代 陈宓

衍山先自无尘土,更着飞琼细糁看。
可笑一生缘好事,却将衰鬓敌隆寒。

和周宰书林

宋代 陈宓

霏微三日雨如秋,膏泽东南数百州。
万物油然生意足,不知还解报君不。

挽方漕

宋代 陈宓

淮南草木旧知名,胡骑应愁水偃成。
自是人豪长不死,如何肠断些歌声。

和杨县尉五首

宋代 陈宓

下帷抱遗经,比邻窥半面。
万里上鹏程,九秋骞鹗荐。
君乎真可人,我实未几见。
请为金石交,功名期铁研。

谢无碍菖蒲

宋代 陈宓

荣枯无异态,幽寂得长生。
只待天河水,犹嫌玉井冰。
松筠差少事,兰郁已多情。
独爱禅窗寒,客时几独凭。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橘轩

宋代 陈宓

当年初种时,四老戏其中。
何如与我辈,坐对霜天红。

南唐呈潘王二丈

宋代 陈宓

两载试江郡,政拙惭癃鳏。
菖蒲值佳节,雨馀尚清寒。
山光作翠黛,环蘸重湖宽。
龙舟从民乐,彩袖奉亲欢。
征帆镇今古,天际自往还。
斑鬓阅世态,心闲如石顽。
怀哉归故园,千竹荷一湾。
足了此生事,哦诗谢尘寰。

庐山歌

宋代 陈宓

庐山清哉谁与俦兮,崭岩峭直跨番易彭蠡而蹴九江。
长川幽窞亘古今而不息兮,雨激而风撞。
山深境寂人迹所希到兮,尽日仅一逄樵叟鹤发而眉庞。
路逶迤而险阻兮,越数千里之危谾。
暑六月而不知兮,但觉鸣珂忧佩其下纷淙淙。
天隔车马之氛埃兮,独许策杖而逾矼。
宜幽人之履道兮,志精一而匪哤。
草木坚劲雨不凋兮,列云外之羽幢。
如凝之之洁白兮,媲兹山而为双。
田多瘠而少腴兮,食不饱而体不痝。
青松为醪呼月为烛兮,洼尊瓢饮孰取乎琼卮而翠缸。
彼丛物欲以自蔽兮,莫为之凿通明之八窗。
醉生梦死真蟪蛄兮,阅千万岁独有贞柏与圣玒。
苟能保此而不渝兮,又何有乎施邦。
一到令人不忘兮,长神醉而心降。
写此诗以自娱兮,当万幅之图画而揭以千仞之杠。

题高将仕墨梅

宋代 陈宓

玉质纵横黄绢外,春阳却自紫毫开。
雨馀不共莓苔老,风暖暗勾蜂蝶来。

延平书院落成柬诸友

宋代 陈宓

当日二程门下士,独分此道过来南。
百年世事相传处,书院天生着剑镡。

潘丈游南寺灵岩天台回遂呈刘学录

宋代 陈宓

不到南山逐胜游,新诗题遍柳公楼。
须驱尘世蚊虻暑,唤起云天雕鹗秋。
盏斝献酬依未荫,笑谈喧寂间川流。
自怜因病成慵懒,一日那无一日休。

谢建阳宰刘潜夫寄酒

宋代 陈宓

建阳则有王,桐城则有孟。
王酝清而淳,孟盎和而劲。
一酌适我情,再酌养我性。
充腹皆阳和,阴慝不得并。
或隔千里遥,或馀百里径。
水陆有远近,非好遂无胫。
苟不遇益友,吾瓶讵能罄。
陈宓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4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