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陈樵
河汉纵横北斗翻,县泉激石起层澜。水流石上舒还卷,月绕楼头碎湿圆。
龙火湿光生涧底,仙人倒影落人间。无边空处无边地,尽入鸥边一尺天。
霹雳石
云根断裂翠崚嶒,匕箸都忘世已惊。玉女今为捣衣石,晋人犹觅少微星。
松高琥珀无苗出,蟾老丹书满腹生。却忆天台狂道士,石中衣祴竟通灵。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四 萝衣洞
萝衣草带护烟蓑,楚国狂夫尚楚歌。石影到溪千丈劲,藤痕入木八分多。
泉分少白山中雨,衣取云门寺顶荷。洞口樵人谁语汝,棋边相遇懒相过。
临花亭 其一
主人病癖爱年芳,春日花荒夜月荒。调水分符到西涧,惜花封泪寄东皇。
天生国艳春无价,日绕游丝风有光。物色是空非是色,枉教蜂蝶一生忙。
玉雪亭 其四
六丁凿碎玉崚嶒,刻玉为花笑裂缯。石蜜和浆调露蕊,茶铛无水斲崖冰。
城头看树低三尺,云里有山知几层。欲寄江南问春信,珠玑落纸笔光凝。
送黄晋卿之任
陇蜀衣冠尽,中都鲁一儒。明时用文事,荣秩映江湖。
为治须三尺,起家祗五车。天台山水地,尚可曳长裾。
劝兄弟 其二
邺下然萁句,淮南布粟歌。相煎容不得,奈尔二人何。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七 水亭
少凤穿花照水盟,水禽冲浪动轩楹。云从薜荔衣中起,雨向玕琪树傍生。
曲水傍人流白羽,娇花无语荅黄莺。涧中日与山中日,同傍晴窗各自行。
雨望台
乌伤墓道有无间,兴济桥东众绿繁。林外日斜虹有影,阶前云去石留根。
叶随风转时过树,雨傍山来不入村。更著蓑衣看瀑布,天葩日暮正翻翻。
送蒙古教授郭受益归洛阳
匹马金华道,西风过雁初。莼羹千里地,菰米九秋馀。
齐语传声涩,巴童问字疏。汤汤清洛水,旧学复何如。
石碍楼
冷云堆里散人家,叠嶂回峰往往遮。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
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
霜岩石室 其一
悬流脉脉又涓涓,浣水为花到席前。我为天穿来炼石,僧从雨下度流年。
月中溜洒黄金泪,壁上云生火玉烟。山下四邻皆雨外,天瓢枯槁蛰龙眠。
次王吉夫暮秋旅怀韵 其一
风吹白日下遥天,容易人间换岁年。菊老不随霜共落,云飞却与雁争先。
探囊野草皆为药,入市山梨便直钱。远道故人成久别,每因景物思绵绵。
题画丛竹幽禽
露节老愈苍,烟丛寒更碧。野鸟何处来,点破九秋色。
送余善之归浏阳
浏水沈沈上有山,骆驼洲渚斗漩澴。浦枫不向霜中赤,湘竹犹馀泪下斑。
书屋昔年惊远别,锦衣晴昼喜初还。哦松未尽平生志,莫恋亭皋放白鹇。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 少霞洞
柏叶山前绿石扉,湿云堕地不能飞。青童卧护千年鹿,木客相传一派诗。
龙带雨花临砚滴,僧添槲叶上秋衣。山人晏坐青霞外,饮露餐霞度岁时。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一 云山不碍楼
飞花堕地柳依墙,很石侵檐径草香。人道峡中无落月,我疑肘后有垂杨。
庭虚只放溪云度,水浅不妨松影长。却忆壶中天地阔,十洲烟雨正茫茫。
双柏
亭亭山上柏,柯干如青铜。苍古拔俗姿,肯作儿女容。
风霜日摇落,万木为之空。尔独不见摧,屹立如老翁。
乃知归根妙,生意恒内融。愿乘雷雨兴,化作双飞龙。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六 山园
洛阳池馆半桑田,断竹操觚日灌园。春日花连小东白,暮年草创大还丹。
蕨薇自古犹长采,桃李于今竟不言。一径桑榆随地暖,雨馀苜蓿又阑干。
赠萧浣平寇
人物江南第一流,将才儒术两无俦。英雄门列三千士,功业家传万佩侯。
金虎佩章光夺月,玉龙出匣气横秋。奸回向化烟尘息,坐拥笙歌醉玉楼。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四
饮啄殊自得,水田稻粱秋。宁因谋一饱,失却网罗忧。
陈樵
(1278—1365)元东阳人,字君采,号鹿皮子。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学成不仕,隐居圁谷。性至孝。为文新逸超丽。有《鹿皮子集》。► 166篇诗文
北山别业碧落洞
临花亭 其四
劝兄弟 其七
黄晋卿见过却归乌伤 其五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二 招隐岩
分题送李仲常江阴知事 其二 钓台
次周刚善僧房牡丹韵 其一
绝唱轩
越上宝林寺八咏 其七 深竹堂
玉雪亭 其九
书房
飞雨亭
宣和滕奉使茂实
心远庵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四 北峰
哀江南效李义山
空碧亭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七 圁谷涧
石楼草庐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一 醒酒石
次王吉夫暮秋旅怀韵 其二
题竹隐
答李齐贤言别
劝兄弟 其十
次韵黄晋卿见寄之什 其二
飞花亭 其二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九 陈氏山林春日杂兴
金华通天洞
送沈教谕 其二
送蔡竹涧江山教谕
空碧亭 其二
临花亭 其三
劝兄弟 其四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六 飞花亭
分题送李齐贤 其三 半汤湖
分题送李仲常江阴知事 翠光亭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三
石楼草庐 其二
永日观
劝兄弟 其八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五 五云洞
送卢经历归北
越上宝林寺八咏 其二 应天塔
远目楼
山堂
代玉山子答
分题送李仲常江阴知事 其一 暨阳湖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七 壶天
临花亭 其八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一
分题送李齐贤 其一 绣衣亭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三 兰池
送孙仲明尉再到东阳省墓归太原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