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献章
江涨麻墟雨,天低德庆城。正当击楫处,空有结趺情。
入夏寻双井,沿流到七星。同行邹道士,劝我学长生。
次韵罗明仲先生见寄 其二
高轩频过武夷山,曾听仙歌九曲间。坡公莫被山僧笑,只得今朝半日閒。
赠容珽
翳翳峰顶木,袅袅峡中溪。下有飞古寺,上有哀
题马默斋壁
屋后青山屏翳合,檐前绿树烟花匝。主人闭门履不纳,跏趺明月光绕榻。
客来问我笑不答,但闻山莺啼恰恰。橙橘盈园野芳杂,门外一江深映閤。
四时八风问管押,烟飞雾走龙腾甲。拙者孤舟持酒榼,成化十年甲午腊。
戒酒后寄伦知县
圣人不囿物,物物自圆融。古来善学者,变化如神龙。
积善如积粟,积多仓庾充。去恶如去草,去尽禾粟丰。
全体苟不能,一曲自可通。隆情唐雅乐,流际轻鼓钟。
去物丘垤凝,而以乘高峰。率儿拍两手,笑此如泥翁。
名教自有乐,去必沦无穷。
赛兰花开 其四
山花艳艳缀旒傍,君爱深红爱浅黄。楚客见之挥不去,向人说是赛兰香。
示李孔修近诗
昔别秋未深,今来岁方晏。吾衰忘笔砚,月记诗半板。
或疑子美圣,未若陶潜淡。习气移性情,正坐闻道晚。
为我试读之,如君当具眼。
忆衡山呈世卿 其四
曲肱何处枕湘流,不到名山死不休。高咏祝融峰顶月,与君当作逍遥游。
周侍御文化将访白沙阻风江上连日以诗迓之 其三
昔者吾闻周柱史,青牛紫气出函关。有心来鼓南溟柁,信息朝来已到山。
和陶 其二
高人谢名利,良马罢羁鞅。归耕吾岂羞,贪得而妄想。
今年秋又熟,欢呼负禾往。商量大作社,连村集少长。
但忧村酒少,不充侬量广。醉即拍手歌,东西卧林莽。
示儿 其二
门前宾客偶相投,忽忽浮生五十优。君贵我贫俱是分,敢将丘壑傲王侯。
和罗洗马韵
五十东溟始愿违,安知不是慕甘肥。今朝怕上花衢马,犹恐黄尘染素衣。
感事呈宋督学先生
禄位升天元有命,情怀化俗却无医。道不易行休恕已,仁非可让更由谁。
题也可庄上见一空 其一
交交黄鸟弄春晴,也可山庄隐几听。莫以山林笑流俗,山人元是此山灵。
问容允恭
阿咸送来小庐冈,问讯高眠尚北窗。安得如前好筋力,与君驮醉蹇驴双。
弹子矶候默斋不至
军人打鼓泊官船,黑雾濛濛水下滩。隔岸相呼不相见,竹笼牵火上桅竿。
听李深之说绿护屏圣池歌
天风吹断云冥冥,阴崖露滴池水清。牧童投竿蛟龙怒,空山白日雷霆惊。
好事何人解寻觅,李生为我言历历。安得健步上峥嵘,万里直见沧波横。
更凭猛手何嵯峨,一径密绕青松多。池旁是我安乐窝,近者青松远沧波,红尘溷溷如吾何。
再用韵与湛民泽
日斜刘九放船回,层起江门水底台。浩浩碧波山锁断,潮打厓门两扇开。
和靖爱梅
懊恼梅花未有诗,孤山马上又攒眉。后人拈出前人句,作者元来自不知。
菊节后五日丁明府彦诚携酒来饮白沙社赋补会 其三
百里非无地,东篱不借人。因君九日爱,倾此一杯春。
菊谢人间世,官閒酒处身。想无厌花意,投辖暮江滨。
次韵顾别驾留宿碧玉楼 其二
信宿留公岂偶然,山中麋鹿避人眠。乾坤多少登临意,一洞天深一洞天。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旌节亭瓦雀
题梁景行天壶书屋 其二
赠张进士入京 其六
湛民泽携诸生游圭峰甚适奉寄小诗呈文定上人 其三
江门钓濑与湛民泽收管 其一
石门读贪泉碑
偶阅岳季方题商山四皓图次韵 其二
偶忆梦中长髯道士用一囊贮罗浮山遗予戏作示范规 其一
舫子
湖西八景为罗修撰作 其六 玉冕晴云
赠李世卿六首 其五
谢东山惠广西酒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二
赠曹侍御璘谢病
次韵张廷实见寄 其二
次韵罗明仲先生见寄 其五
与黄叔仁乃父题东溪卷
和刘柴桑寄袁道见怀一峰之意
题山泉为林节推
何宇新赴南京,来白沙告别云:此行且复见定山,时秋已尽矣,以诗 ...
昼睡为雀所喧
谢壁间李学士和予藤蓑诗偶成奉寄 其一
钟太守美宣挽 其一
悼旧
半江十咏为谢德明赋 其六
赠陈冕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一
送梁国镇
得世卿子长近诗赏之 其二
经都会故居 其二
代简奉寄邱明府
秋雨书事寄黄叔仁
游圭峰同世卿作
寿陈静轩七十次世卿韵
题熊氏桐轩 其一
蒋韶州书至代简答之
题伍氏双喜图
溪桥晚立示诸郎
卜室大云山
益母草
答送茄瓜 其二
慈母石歌
万松草屋 其一
和答林方伯待用春日见寄 其二
怀胡大参希仁 其二
送郑巡检休官还莆
赠罗梁还程乡 其三
寄左行人
五月菊 其一
次韵王乐用佥宪见寄 其二
自伍光宇墓还登蓬莱绝顶
戏题张千户画松
题湛民泽家庙
麦秀夫于城南小渚中累土结茅居之容一之马伯干取酒共醉桃花下各赋 ...
赠按治侍御王公哲
次韵顾别驾留宿碧玉楼 其五
对菊 其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