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献章
屋后青山屏翳合,檐前绿树烟花匝。主人闭门履不纳,跏趺明月光绕榻。
客来问我笑不答,但闻山莺啼恰恰。橙橘盈园野芳杂,门外一江深映閤。
四时八风问管押,烟飞雾走龙腾甲。拙者孤舟持酒榼,成化十年甲午腊。
杨敷别后有怀 其一
春潮渺渺独乘槎,春雨霏霏别钓沙。海味岂能甘此客,华山真本属吾家。
青垂绮陌千条柳,红脱荒溪几树花。老脚尚堪游走在,紫藤高拄赤城霞。
对菊 其一
溪绕庐冈宅绕沙,眼前酒伴眼前花。登高此地从头记,三十六回无孟嘉。
送李刘二生还江右用陶韵 其一
夜闻桂树芳,晨起山鸟喧。客从远方来,历我阶西偏。
我持诸侯书,徵会在匡山。我愿结其人,遂往不复还。
滞形宇宙内,俛仰独何言。
王佥宪问一谩述
客来问我一如何,碧玉高楼夜夜歌。庐阜一壶开我酒,江门八尺赠人蓑。
杏坛多士无颜子,洛下遗书病首科。且就玉衡观转运,那曾珠斗见森罗。
古来相遇难如此,无怪人间说梦多。
五月二十七夜
灯残四壁漏痕斜,老屋回风落细沙。乾坤更有晴明日,为报家人莫怨嗟。
次韵何宗濂
洒落仪曹句,遗名得自求。如何行不顾,胶向漆中投。
无事由来得,多言大抵浮。结趺樗木下,即此是良谋。
梦游衡山遇南极数老人来过却须先生作主与诸老对酌洪崖寿崖在旁歌 ...
衡岳去天能几何,一株松下月明多。南极老仙骑鹿过,一瓢斟月两崖歌。
次韵南山送蜜 其一
万古西山朽骨丛,中有魂魄化为蜂。饿死空窼不飞去,犹为君王守故封。
顾别驾来教民板筑复以诗见示次韵奉答
斛板亲传易简方,旁观点点复行行。无人不拜先生赐,茅屋家家是土墙。
正月菊 其二
庐阜高歌九日杯,尽将秋意放花开。谁教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
次韵董子仁见寄兼以林蒙庵周时用提学 其一
江门花鸟欲春阑,脚带云霞步步宽。君到闽中试借问,龙山何事别长安。
万松草屋 其一
南山爱夫子,夫子爱南山。孤鹤去千载,万松栖半间。
无愁催白发,有药驻朱颜。夜半风雷作,龙来问大还。
月坐
林深月到迟,爱月坐成痴。平生不戚戚,衰老尤嬉嬉。
曾西卑管仲,孟子述宣尼。何事由求辈,区区欲有为。
题孔雀图
儿女心情未遣知,白头笑赋雀屏诗。可能乳得西周凤,来寿君王亿万期。
赠张进士入京 其五
玉台居士玉台眠,碧海三山病枕前。君欲有为休问我,白头世事已茫然。
阅光宇传
君艇君斋古所呼,忘年忘病舜之徒。莫言外史无凭据,曾见当时拉背奴。
和陶 其二 移居
留连脯时酒,吟咏古人诗。夕阳傍秋菊,采之复采之。
采之欲遗谁,将以赠所思。所思在何许,千古不同时。
四海倘不逢,吾宁独去兹。愿言秉孤贞,勿为时所欺。
过东涌
乡曲论交大父馀,耳根狼籍病翁书。小儿莫道无灵性,也傍寒塘望笋舆。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其四
波波泯泯不同时,静久无忧动辄疑。圣人坐北吾遭逸,天下苍生怨望伊。
读韦苏州诗 其二
五言夙昔慕陶韦,句外留心晚尚痴。敢为尧夫添注脚,自从删后更无诗。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题画松泉为张别驾
渊明爱菊
鲁两生示民泽
濛里驿呈送行诸友
赠张不已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一
厓山杂诗 其二
麦秀夫于城南小渚中累土结茅居之容一之马伯干取酒共醉桃花下各赋 ...
寄袁晖林敬 其一
赠夏进士升
次韵赠胡曹 其一
次韵张别驾古劳望白龙池
读韦苏州诗 其一
五月菊 其一
示湛雨
白洋潭鱼 其一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其二
谢壁间李学士和予藤蓑诗偶成奉寄 其一
扶南访黄岩尹邝载道适来顾白沙两不值赋三侧韵 其三
听李深之说绿护屏圣池歌
程节妇诗钟氏狂客之女
紫菊吟寄林时嘉
有怀世卿 其三
读周朱二先生年谱 其二
可左言赠宪府王乐用归瑞昌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二
得世卿诗 其二
南归寄乡旧 其一
赛兰花开 其三
南归寄乡旧 其二
次韵送林大参之任广西 其二
木犀四绝寄倪麟 其一
卧游罗浮 其四 望罗浮
和尚石
五日雨霰
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至 其二
题陶宪长画唐诗图
读近思录 其二
寄陈秉常用天锡韵
送刘程乡游玉台
次韵张廷实见寄 其二
寄题三洲岩
闵都宪惠历
讳日有感
赠曹侍御璘谢病
龙山吟走笔和陈冕 其四
半江十咏为谢德明赋 其六
岁暮得林缉熙平湖书
过天柱峰
正月菊 其一
用韵寄钟美宣
秋兴三首 其二
读林缉熙近诗时缉熙典文衡闽中欲便道还家数夕前尝梦见之故有是作
答张梧州书中议李世卿人物庄定山出处熊御史荐剡所及 其四
赠罗梁还程乡 其三
南归寄乡旧 其三
次韵呈长官赠邹汝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