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献章
曲肱何处枕湘流,不到名山死不休。高咏祝融峰顶月,与君当作逍遥游。
次韵东所送姜酒 其一
宁知生蚤与生迟,真凤真麟出以时。何处氤氲姜酒气,香风吹入野人卮。
五月菊 其一
露饮霜餐不记秋,黄花三昧室中求。区区形色多相似,争得先生为点头。
正月菊 其二
庐阜高歌九日杯,尽将秋意放花开。谁教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
读西涯李学士撰赵员外沧江别墅记
江空秋月清,月出秋江明。水月自相得,乾坤谁与争。
作亭赵员外,属记李先生。何时理烟艇,载酒下南京。
答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至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至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麦秀夫于城南小渚中累土结茅居之容一之马伯干取酒共醉桃花下各赋 ...
我梦桃花何处浔,水清蘋白一篱金。美人家住红云岛,欲往从之江水深。
寄袁晖林敬 其一
颇忆江湖林子翼,小斋留饭更袁晖。人心人面人人异,贤辈如前共饭时。
与世卿同游厓山作
海风昼号山木折,墨浪夜撼苍厓裂。有庙于此昭臣节,吾昔大书吾脑热。
天冠地屦华裔别,万古不使纲常灭。角声呜鸣旗猎猎,楼船将军过击楫。
楚客傍观地无说,肝肠里有三公铁。南山老人红玉颊,久坐松根待明月。
龙山吟走笔和陈冕 其六
风雨江门罢晚墟,隔船灯火夜呼卢。惊回一觉龙山梦,閒对云僧讲地图。
得林宪副待用书奉寄
午枕起攀庭树株,见戴白笠送君书。开缄快读不见字,世间滚滚终何如。
倾盖一谈未可少,怅望万里徒区区。愿言保此无坏身,烈火不解燔空虚。
赠晋江掌教陈昌期赴任
身为五典三纲主,官作司徒典乐看。教授苏胡元有样,莫将资级小儒官。
次韵谢天锡登三层顶望昆崙池作 其二
手拍昆崙歌泬寥,虹桥月下拜相邀。回头笑向玄真子,才到葵山怕路遥。
秋雨书事寄黄叔仁
岭南气候殊中土,七月初穷乃无暑。树杪昼蒙密密云,檐前夜滴丝丝雨。
忽闻海上长风生,卷入寒城翳钟鼓。东舍今晨母敛儿,西邻昨夜夫葬妇。
人间生死海可期,恸哭苍生奈何许。
讳日有感
十二月逢哉生魄,江山为尔生愁色。黄昏庭树乌上啼,一声何处江楼笛。
答张梧州书中议李世卿人物庄定山出处熊御史荐剡所及 其一
德行文章要两全,乾坤回首二千年。自从孟子七篇后,直到于今有几贤。
答张梧州书中议李世卿人物庄定山出处熊御史荐剡所及 其四
买舟南岳去寻医,七十今年病不支。倾盖独怜熊御史,肺肝今彻野人知。
与客夜饮
击节歌声未出门,照书灯火已眠尊。老妻唤醒蒲团梦,更与殷勤煮菜根。
永顺彭宣慰世忠堂
宣慰之堂名世忠,灵溪水与沧溟通。如今百丈高铜柱,又见儿孙起故封。
周方伯至白沙
天上客来寻故人,江门月下足音闻。便传一点江门信,逢著桃源且问津。
偶阅岳季方题商山四皓图次韵 其二
水墨谁将画此图,山人搔首看卢胡。花水诸峰流落尽,白云犹为隐屠苏。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送梁国镇
和陶 九日閒居
寿陈静轩七十次世卿韵
与民泽
次韵送林大参之任广西 其一
挽黎雪青
送薛廉宪江门 其二
九日木犀未开 其一
雨中送客江上偶成
闵都宪惠历
得世卿诗 其二
题携琴访友图
南归寄乡旧 其九
读韦苏州诗 其一
与湛民泽
读胡佥宪访缉熙榄山诗因为三绝句寄题山中书舍兼呈竹斋老丈 其一
周镐送白菊乞诗 其二
寄左行人
双凤石 其一
山斗为罗一峰作 其二
春中 其二
题王廷直画
梁文冠抄诗 其二
冬至日示袁晖用前韵
赠化州守郑顺解官归
松隐挽诗
谢壁间李学士和予藤蓑诗偶成奉寄 其一
赠张不已
过东涌
挽庄节妇三首 其三
寄张主事
次韵廷实进士送伦长官出游
赠林汝和通判
木犀四绝寄倪麟 其四
赠梁景行赴春闱
问容允恭
题熊氏桐轩 其一
乐岁呈杨大尹 其二
题袁氏知归卷 其二
阅周溪图作赠刘景林归呈尊甫翁肃庵程乡令 其三
鹿洞盘耕
寒菊
次韵罗明仲先生见寄 其三
罗浮春寄民泽 其二
赠张进士入京 其四
谢壁间李学士和予藤蓑诗偶成奉寄 其二
对菊 其三
赠张进士入京 其六
秋兴三首 其二
左行人寄惠倭金酒盏醉中赋答
寄太虚上人 其二
寄太虚上人 其一
寄袁晖林敬 其四
得世卿子长近诗赏之 其二
白洋潭鱼 其一
赠刘别驾肃庵解官归永丰 其二
得廷实报定山谢事归忆东白仲昭诸先生有作 其四
贪泉
泉石为顺德张氏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