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归寄乡旧 其一

南归寄乡旧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家在桃源里,龙溪是假名。蕉衫溪女窄,木屐市郎轻。

生酒鲟鱼脍,边垆蚬子羹。行窝堪处处,只少邵先生。

诗人陈献章的古诗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明代 陈献章

迟明向南亩,疏星在檐端。夫出妇亦随,无非分所安。

道旁往来人,下车时一观。问津津不知,仰视飞鸟还。

逻苗远峙夕,濯足荒沟寒。吾惜耦耕好,焉知世路难。

伐鼓收西畬,黄云被江干。聊周代糟糠,作粥欢宾颜。

邻叟携儿来,嬉戏松下关。齐声鼓腹讴,永谢攒眉欢。

和答林方伯待用春日见寄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旧雨春归莺不知,雨情莺老落花时。月露滴开莺眼膜,乾坤不了一盈亏。

悼马龙

明代 陈献章

道南诗卷出湖西,恨失当年马上携。高枕何如一峰好,夕阳回首万山低。

次韵黄泽饮酒见寄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拚饮如何更问人,樽前不见李元宾。晨朝有酒晨朝醉,莫待黄昏老却春。

赠张进士入京 其六

明代 陈献章

会馀汤饼欲春阑,往即公程亦不难。不独有官兼有子,老亲嬴得一开颜。

秋兴三首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盛时不得意,衰老徒伤悲。志士曷为尔,载籍多见之。

翘首面昆崙,白龙有遗池。振衣一千仞,高咏秋风谁。

树穴兰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大托千寻树,真堪托此生。春风卷骚怨,秋月照琴声。

南极峰连起,东溟水一横。所栖非近地,持赠若为情。

德庆峡是年大水舟行不由故道

明代 陈献章

客路一千里,羊肠八百盘。时时行树杪,往往异人间。

竹缆牵江暝,絺衣入峡寒。倚门应尽日,谁与报平安。

寄马默斋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山阴元有兴,画舫在须登。闭阁思君子,开门见老僧。

骑驴山路隐,挂席海波腾。揣度安危事,如公恐未能。

何宇新赴南京,来白沙告别云:此行且复见定山,时秋已尽矣,以诗 ...

明代 陈献章

孝子已为人所称,世间留者乃何情。故乡莫作多时别,阿母坟头草又生。

次韵马广重过白沙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绿榕阴里早秋天,又借渔翁半日眠。三度槁梧携过此,如今不记是何年。

送薛廉宪江门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江上看云独送君,庐山云亦华山云。解衣半晌云中坐,才出云来路又分。

赠曾确还博罗

明代 陈献章

风袂飘飘过五羊,五仙遮道问行藏。庐山莫道无分付,领得春风古桂香。

慈母石歌

明代 陈献章

岩石江头峻如壁,舟人指为慈母石。慈母名来不可闻,巉岩兀嵂秋江碧。

我闻慈母名,起我父母思。人有父母谁不思,我思父母徒伤悲。

忆昔生我童稚时,家贫逐日图生资。析薪与我代灯烛,鬻衣与我买诗书。

朝夕俾我苦勤学,戒我勿似庸常儿。况生我命苦多疾,父母提挈绵岁月。

一朝我病忽呻吟,父母咿哑面如漆。父母衣我兮宁自寒,父母食我兮宁自饥。

我今身为一命仕,薄俸堪将备甘旨。二亲已去掩荒丘,薄俸还将饱妻子。

几回举箸食腥膻,默默不知双泪涟。收泪还将酒杯奠,杯奠不到音容前。

慈母石,世罕有,汝在江头天地久。我思父母不能养,恨恨当同尔齐朽。

呜呼罔极恩难报,幸今赖有移忠孝。尚当竭力事吾君,庶可扬名酬二亲。

诗曰:谁化江边石,世传慈母名。神枯真可想,意得貌如生。

行路三回顾,题诗独见称。丹青在人目,千古共沾缨。

五月二十六雨

明代 陈献章

时雨时旸歌帝力,今年今雨卜年丰。路傍酒价知天道,何处醉乡眠此翁。

与世卿同游厓山作

明代 陈献章

海风昼号山木折,墨浪夜撼苍厓裂。有庙于此昭臣节,吾昔大书吾脑热。

天冠地屦华裔别,万古不使纲常灭。角声呜鸣旗猎猎,楼船将军过击楫。

楚客傍观地无说,肝肠里有三公铁。南山老人红玉颊,久坐松根待明月。

答石阡太守祁致和

明代 陈献章

六年饱读石阡书,习气于今想破除。雪月风花还属我,不曾閒过邵尧夫。

溪桥晚立示诸郎

明代 陈献章

溪边明月扫不去,竹下清风时一呼。天与乃公供打睡,莫安桥板引樵渔。

有怀世卿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时雨日夕来,郊原蔼新绿。白云被重崖,下映寒塘曲。

情结竹上言,魂消井边躅。三年隔潇湘,书至不可读。

寄袁晖林敬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颇忆江湖林子翼,小斋留饭更袁晖。人心人面人人异,贤辈如前共饭时。

陈献章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