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献章
万丈黄云千丈山,金粟花开不等閒。金粟氤氲塞两间,吁嗟乎金粟丈人,与尔同岁阑。
赠张进士入京 其六
会馀汤饼欲春阑,往即公程亦不难。不独有官兼有子,老亲嬴得一开颜。
紫菊吟寄林时嘉
严霜百卉枯,三径挺秋菊。绿叶明紫英,微风递寒馥。
芳情谢桃李,雅望联松竹。怀哉种花人,杳在江一曲。
遗我盎中金,南窗伴幽独。时无续骚手,憔悴谁当录。
且脱头上巾,茅柴今可漉。
读近思录 其二
六经不假群贤补,却忆宣尼下手时。白首斋心颜子坐,青灯横几大临诗。
和世卿 其二
草树云霞亦假名,高斋何处不先生。解寻正路宫墙下,榜也如今是典刑。
失仆
粥罢腰镰亦上山,晡时怅望负刍还。乍疑乍到忘归路,月满东楹未上关。
次韵沈别驾见寄
我生之初我有真,百年泡沬往来身。一丸也恨无分付,谁是乾坤会弄人。
戏赠馆宾
迟迟岁将暮,戚戚怀故里。馆中饥鼠多,旅食驴儿尾。
垂德于不报,世间宁有此。行李无一钱,还家对妻子。
社西村 其二
结茅依里社,村以社西名。客至惟谈稼,年衰不入城。
邻鸡上树宿,水鹤傍人鸣。向晚寻牛去,前冈笛又轰。
得世卿子长近诗赏之 其三
诗到尧夫不论家,都随何柳傍何花。无住山僧今我是,夕阳庭树不闻鸦。
次韵廷实进士送伦长官出游
我梦名山为点头,名山到处是真游。床头买酒黄金尽,那向长江更买舟。
正月菊 其二
庐阜高歌九日杯,尽将秋意放花开。谁教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
有怀世卿 其二
时雨日夕来,郊原蔼新绿。白云被重崖,下映寒塘曲。
情结竹上言,魂消井边躅。三年隔潇湘,书至不可读。
南海祠下短述
虎门千顷雪翻腾,中有长鲸鼓鬣行。看弄渔舟移白日,欲抛尘土住沧溟。
江西不得誇彭蠡,李白何须醉洞庭。天际有山皆古色,水边无树不秋声。
一春桃李不吹尽,万里乾坤雨洗清。画舫乘空书卷白,晴霞映水布衣明。
不辞海上儿童识,亦有祠前老树精。岁岁放歌来此地,晚年偏喜不簪缨。
邹吏目书至有作兼呈吴县尹 其二
落花遥对石城春,半箧残书一病身。茶筅粟瓶供客尽,不妨人笑长官贫。
虽乏向用之才忝有晦藏之地引步朱陵寄怀青玉李拾遗徵之不至上疏何 ...
海北多年一钓船,大翼遨空鱼跃川。尽言天下知音少,白雪不知何处弦。
答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至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至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梦亡友袁德纯侍御 其一
再试宜兴割鸡手,置之柏府公岩岩。如何不返龙川驾,遗恨千年在岭南。
鲁两生示民泽
九五当朝须劝驾,两生朝突不留琴。想见古来交会事,鸳鸯谱里尽传针。
戏赠二谢生
婉转青囊传二谢,渊源来自马蹄洲。山人眼是庖丁手,解把屠牛破土牛。
赠黎申兼呈克修梧州
苍梧夜雨连床,庐阜冬帆独透。梦中彩笔子须投,海上黄云我当种。
短歌送子子合知,无病呻吟何足讽。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经都会故居 其二
南归寄乡旧 其六
村晚
赠祝秀才乡试 其一
秋日东轩漫题 其二
有鹤寓怀先友丁彦诚邑宰
厓山看大忠祠竖柱阻风七日后发舟用旧韵
画兰
舫子
悼周镐 其二
题湛民泽家庙
五月二十七夜
永顺彭宣慰世忠堂
龙山吟走笔和陈冕 其五
社西村 其一
与湛民泽
李评事题其弟世卿诗卷曰《采菊》,盖取予赠世卿古诗首句语名之, ...
陈海蓬诸子冠毕来见赠以诗
菊节后五日丁明府彦诚携酒来饮白沙社赋补会 其三
和世卿
柳渡月下承苕溪翁约赏中秋月于潮连
梁文冠抄诗 其三
题画松泉为张别驾
阅周溪图作赠刘景林归呈尊甫翁肃庵程乡令 其三
晓饮忽醉拥禅衣坐睡
题陶宪长画唐诗图
赠陈冕
再用韵与湛民泽
界江八景 其八 大桥牧笛
题云岭
与李世卿约游圭峰
赠画师
闻黄泽发解
赠陈秉常 其二
湛民泽携诸生游圭峰甚适奉寄小诗呈文定上人 其二
次韵顾别驾江门夜泊
赠容珽
王佥宪问一谩述
弘治二年冬子长命书是日应之 其一
送李世卿还嘉鱼五首 其四
南归寄乡旧 其九
送李世卿还嘉鱼五首 其五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其二
葵山小睡次韵谢天锡 其一
有怀世卿 其三
寄袁晖林敬 其三
寄太虚上人 其一
次韵南山送蜜 其一
对菊 其十
溪桥晚立示诸郎
漫题二首 其一
周镐送白菊乞诗 其一
旌节亭瓦雀
寄左行人
怀胡大参希仁 其二
次韵答丘侍郎
喜黄在登科 其一
赠祝秀才乡试 其二
拟移木犀于上游黄云示民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