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民泽

与民泽

明代 陈献章

漠漠黄云冈,珊珊铁桥水。宇宙几千年,洞天今有主。

借问子为谁,平生子湛子。

诗人陈献章的古诗

寄黄仲昭

明代 陈献章

江西诸子在春风,我有新碑落永丰。海阔天空无可寄,只将狂斐为君通。

梁文冠抄诗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口谩吟哦手谩抄,风坛疏竹昼相敲。不知今日沧溟上,天放何声此处高。

读张地曹偶拈之作

明代 陈献章

拈一不拈二,乾坤一为主。一番拈动来,日出扶桑树。

寂然都不拈,江河自流注。濂洛千载传,图书乃宗祖。

昭昭圣学篇,授我自然度。

何宇新赴南京,来白沙告别云:此行且复见定山,时秋已尽矣,以诗 ...

明代 陈献章

浦口柴扉几日开,江门烟艇暮秋回。交情亦似长江水,南北年年送往来。

再韵呈吴献臣

明代 陈献章

双凫海上果谁仙,伫看飞腾上九天。为问南迁邹吏目,几时归去玉皇前。

蒋韶州书至代简答之

明代 陈献章

相别何悠悠,梅花十寒整。音尘中断绝,窅若堕深井。

忽枉尺素书,开读喜不定。庾岭秋正高,扬旌下松径。

君才足理郡,韶民日延颈。古来水火喻,子产功在郑。

岁计谅有馀,愿闻下车令。

题民泽九日诗后

明代 陈献章

我思陶长官,庐山一杯酒。世远道弥光,岁岁此重九。

酒中有歌者,划然金石奏。谓从秦汉下,藩篱士夫口。

藩篱苟不顾,其中更奚有。寥寥二千里,长夜不复昼。

俛仰宇宙间,孤光映疏柳。民泽长者言,藩篱自兹厚。

兹晨偶拈出,以洗薄俗陋。

喜黄在登科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龙头还属老成人,夜半雷声己变春。莫为晨昏留不去,安车扶上白头亲。

寄袁晖林敬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颇忆江湖林子翼,小斋留饭更袁晖。人心人面人人异,贤辈如前共饭时。

南归寄乡旧 其七

明代 陈献章

自爱愚公谷,谁过野老家。时依当户竹,閒数上墙花。

鸟立溪槎静,牛争崦路斜。怀中娇小女,学语解呼爷。

周侍御文化将访白沙阻风江上连日以诗迓之 其三

明代 陈献章

昔者吾闻周柱史,青牛紫气出函关。有心来鼓南溟柁,信息朝来已到山。

麦秀夫于城南小渚中累土结茅居之容一之马伯干取酒共醉桃花下各赋 ...

明代 陈献章

川练萦纡岛上花,世间遥望出城霞。仙源不比函关路,老子来时坐一槎。

次韵黄泽饮酒见寄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拚饮如何更问人,樽前不见李元宾。晨朝有酒晨朝醉,莫待黄昏老却春。

慈母石歌

明代 陈献章

岩石江头峻如壁,舟人指为慈母石。慈母名来不可闻,巉岩兀嵂秋江碧。

我闻慈母名,起我父母思。人有父母谁不思,我思父母徒伤悲。

忆昔生我童稚时,家贫逐日图生资。析薪与我代灯烛,鬻衣与我买诗书。

朝夕俾我苦勤学,戒我勿似庸常儿。况生我命苦多疾,父母提挈绵岁月。

一朝我病忽呻吟,父母咿哑面如漆。父母衣我兮宁自寒,父母食我兮宁自饥。

我今身为一命仕,薄俸堪将备甘旨。二亲已去掩荒丘,薄俸还将饱妻子。

几回举箸食腥膻,默默不知双泪涟。收泪还将酒杯奠,杯奠不到音容前。

慈母石,世罕有,汝在江头天地久。我思父母不能养,恨恨当同尔齐朽。

呜呼罔极恩难报,幸今赖有移忠孝。尚当竭力事吾君,庶可扬名酬二亲。

诗曰:谁化江边石,世传慈母名。神枯真可想,意得貌如生。

行路三回顾,题诗独见称。丹青在人目,千古共沾缨。

赠张进士入京 其六

明代 陈献章

会馀汤饼欲春阑,往即公程亦不难。不独有官兼有子,老亲嬴得一开颜。

虽乏向用之才忝有晦藏之地引步朱陵寄怀青玉李拾遗徵之不至上疏何 ...

明代 陈献章

海北多年一钓船,大翼遨空鱼跃川。尽言天下知音少,白雪不知何处弦。

对菊 其八

明代 陈献章

扁舟何处剡溪滨,夜半归来雪满巾。争似一瓢秋菊伴,漆园风暖蝶疑人。

赠张进士入京 其五

明代 陈献章

玉台居士玉台眠,碧海三山病枕前。君欲有为休问我,白头世事已茫然。

次韵谢天锡登三层顶望昆崙池作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两眼高凭何处空,白龙犹在有无中。旁观莫道昆崙小,气盖东南万万峰。

五月二十七夜

明代 陈献章

灯残四壁漏痕斜,老屋回风落细沙。乾坤更有晴明日,为报家人莫怨嗟。

陈献章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