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偶得示诸生 其一

偶得示诸生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平地工夫到九层,不如那个主人能。他乡消息无寻处,去问嵩山戴笠僧。

诗人陈献章的古诗

虽乏向用之才忝有晦藏之地引步朱陵寄怀青玉李拾遗徵之不至上疏何 ...

明代 陈献章

海北多年一钓船,大翼遨空鱼跃川。尽言天下知音少,白雪不知何处弦。

次韵罗明仲先生见寄 其三

明代 陈献章

谁轻朱绂爱青山,回首波波泯泯间。万籁无声天宇静,先生还似老夫閒。

怀胡大参希仁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鲁连谢去都无事,范蠡归来未了心。三十馀年穷学道,而今方识古人深。

南归寄乡旧 其六

明代 陈献章

山童呼犬出,狂走狺诸孙。乳鸭争嬉水,寒牛不出村。

墟烟浮树杪,田水到桑根。邻叟忻相遇,笑谈忘日曛。

讳日有感

明代 陈献章

十二月逢哉生魄,江山为尔生愁色。黄昏庭树乌上啼,一声何处江楼笛。

拟移木犀于上游黄云示民泽

明代 陈献章

木犀金粟散天香,在秋之季庐山阳。湛生期我上游庄,移根千丈黄云冈。

万丈黄云千丈山,金粟花开不等閒。金粟氤氲塞两间,先生与尔同岁阑。

与黄叔仁乃父题东溪卷

明代 陈献章

春烟漠漠溪溶溶,鸟鸣终朝低竹丛,桃花乱落溪水红。

白首一人扶一筇,醉中忘却溪西东。谁载咿哑进酒篷,朝歌夕舞烦儿童。

吾庐若在兹溪上,如此风光不让公。

正月菊 其一

明代 陈献章

春到东篱花亦知,红桃白李更当时。东风自领芳菲去,也为秋香作意吹。

别苍梧席间呈谢大参段都阃

明代 陈献章

苍梧城中三日雨,晓坐肩舆辞两府。参西藩者谢大夫,枉与段侯同出祖。

麻衣搭飒滥西席,对坐一文兼一武。三人相逢岂易得,一金便作华筵主。

酒酣拥盖搭仙亭,立马苍茫别容与。

元旦试笔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遣草茆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寒菊

明代 陈献章

菊花正开时,严霜满中野。从来少人知,谁是陶潜者。

碧玉岁将穷,端居酒堪把。南山对面时,不取亦不舍。

冬夜二首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我从省事来,过失恒十九。喜怒朝屡迁,言为夕多苟。

平生昩慎独,即事甘掣肘。孔子万世师,天地共高厚。

颜渊称庶几,好学古未有。我才虽卤莽,服膺亦云久。

胡然弗自力,万化脱枢纽。颓颜无复少,此志还遂否。

岁月岂待人,光阴隙中走。念此不成眠,晨星灿东牖。

赠黎申兼呈克修梧州

明代 陈献章

苍梧夜雨连床,庐阜冬帆独透。梦中彩笔子须投,海上黄云我当种。

短歌送子子合知,无病呻吟何足讽。

题端阳李太守甘霖重应卷

明代 陈献章

岭南名刺史,端阳有成绩。端阳问为谁,长沙垂令德。

曰惟长沙公,善非一代积。去年苗欲槁,公寝不安席。

手拈一炷香,须臾见昭假。今年事复然,斯民忻目击。

甘霖雨下土,郊野望四塞。滂沱及邻壤,秋田足民食。

公惠宁有心,斯民感公德。口颂遂成碑,举手还加额。

安得长沙公,为我大邦伯。坐令十郡内,广布阳春泽。

闾阎兴孝悌,四野无盗贼。共育太和春,絪缊谢反侧。

山斗为罗一峰作 其二

明代 陈献章

曲论迷真亦异哉,乾坤何代不生才。今谁敢避愚公号,曾作夫君北斗来。

山下别业

明代 陈献章

豕脚有濡需,乾坤胡适随。看云因坐久,抱瓮得归迟。

家累无多口,生涯但一陂。归哉五湖乐,吾未羡鸱夷。

戏题张千户画松

明代 陈献章

张侯画松人不识,松不画横惟画直。上干青霄下盘石,倒卷苍龙二千尺。

神物安可留屋壁,变化虚空了无迹。不然恐遭雷斧辟,左手执弓右持戟。

取胜无过万人敌,侯莫画松费笔力。

与世卿同游厓山作

明代 陈献章

海风昼号山木折,墨浪夜撼苍厓裂。有庙于此昭臣节,吾昔大书吾脑热。

天冠地屦华裔别,万古不使纲常灭。角声呜鸣旗猎猎,楼船将军过击楫。

楚客傍观地无说,肝肠里有三公铁。南山老人红玉颊,久坐松根待明月。

春怀次韵陆放翁

明代 陈献章

江发溶溶绿,山开面面青。春风何气力,吹动綵云亭。

时物归春雨,交游散晓星。十年江海梦,谁道不曾醒。

和靖爱梅

明代 陈献章

懊恼梅花未有诗,孤山马上又攒眉。后人拈出前人句,作者元来自不知。

陈献章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