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献章
春雨江门著旧蓑,钓船相近问如何。白鸥分定閒眠界,犹唱西涯学士歌。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其一
几上凝尘封玉轸,南风不入琵琶引。仲由言志夫子哂,当泯泯时须泯泯。
读秫坡集四首 其三
笔端写出自滔滔,人物当为一世豪。欲识胸怀真富有,长江万里涌波涛。
葵庵
葵花爱日臣爱君,臣与葵花共此真。试问春来桃李树,纷纷同者是何人。
次韵罗明仲先生见寄 其一
白头一枕小庐山,偶寄孤松十竹间。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閒。
不习书绢殊失故态已付染师作碧玉老人卧帷矣呵呵拙诗纪兴录上顾别 ...
用绢不用里,下笔无神气。何况辟其行,大小难更置。
能书法本同,万物性各异。茅君疏而野,拘拘用乃废。
我且毛颖之,安能免濡滞。书成始大惭,未忍水火弃。
持以付染师,经营卧帷事。作诗告先生,其契茅君理。
鹿洞盘耕
十亩林中半是塘,先生高枕自羲皇。有头伊尹方能任,月落芝田影渐长。
半江十咏为谢德明赋 其九
醉则高歌醒复悲,老仙那有独醒时。江间波浪三千顷,都与回公入酒卮。
和答林方伯待用春日见寄 其一
对花把酒春无几,寡欲安心老合知。病过冬春还引望,中天月色几盈亏。
元旦试笔 其二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遣草茆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渊明爱菊
白衣刚到黄花下,醒长官为醉长官。社里新知僧酒主,门前高枕石蒲团。
宗廉送明瓦屏风至次韵答之 其一
小中虽异大中同,明处韬光暗处通。三直五横真本子,人间无路献重瞳。
读周朱二先生年谱 其一
千年几见南康守,叹息人间两谱开。但使乾坤留一绪,圣贤去后圣贤来。
书易隐求铭旌后感而有作 其三
半雨半晴莺乱啼,溪边丈人还杖藜。不见旧时游走伴,白头冲雨更冲泥。
阅周溪图作赠刘景林归呈尊甫翁肃庵程乡令 其一
太极无阶不可跻,却从楼上望周溪。天泉十丈无人汲,云谷老翁来杖藜。
和陶 其二 移居
留连脯时酒,吟咏古人诗。夕阳傍秋菊,采之复采之。
采之欲遗谁,将以赠所思。所思在何许,千古不同时。
四海倘不逢,吾宁独去兹。愿言秉孤贞,勿为时所欺。
读胡佥宪访缉熙榄山诗因为三绝句寄题山中书舍兼呈竹斋老丈 其一
护法沙门也作人,白衣送酒此山频。天机蚤有胡僧识,算到梅花五百春。
寄陈秉常用天锡韵
早援深谷探花原,举手来扳笠顶天。谁与浪传青鸟信,君今疑是白龙仙。
与谢天锡
先生大事久未襄,造次千人不启齿。先生老穷旋涡佛,灭顶惊心罗汉水。
麦舟遇我盖非难,凶岁探囊诚未易。佳城许让白牛冈,借助希微非我意,为我寄声谢韩子。
纷纷薄俗古今然,所幸男儿穷有志。后山之后岂无人,百丈中流看砥柱。
刘景仁自雷州别二亲还永丰过白沙赠之
何处寒笳动晓风,江门别舸太匆匆。半肩不是雷阳物,何得雷阳在梦中。
答送茄瓜 其一
两头肥绿压肩斜,五月江园始送瓜。童子近前与翁语,小篮瓜底是新茄。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次韵顾别驾留宿碧玉楼 其一
阅周溪图作赠刘景林归呈尊甫翁肃庵程乡令 其三
与邝筠巢求兰 其一
次韵南山送蜜 其一
乐岁呈杨大尹 其二
送刘程乡游玉台
正月菊 其二
漫题二首 其二
渡厓海
卧游罗浮 其四 望罗浮
代疏答五羊诸友
伍伯饶送蜂窼至用韵答之 其一
木犀四绝寄倪麟 其三
题慈元庙呈徐岭南纮
悼周镐 其二
戏赠馆宾
渔歌子 钓鱼效张志和体
木犀枝上小鹊
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 其二
次韵李宪副若虚白沙别后途中见寄 其二
韦夫人挽
过东涌
次韵谢天锡登三层顶望昆崙池作 其二
海北汪廷举新作怀沙亭修古书院冷香桥于海上遣使归图并求慕竹楼记 ...
梅花 其六
书称顾别驾勉庵别驾诗以博笑
蓬岛烟霞图赠罗定直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其三
次韵送林大参之任广西 其二
六月十夜枕上
藤蓑五首 其三
次韵顾别驾留宿碧玉楼 其三
答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学
铁汉楼
钟太守美宣挽 其二
寄太虚上人 其二
赠曾确还博罗
题马默斋壁
经都会故居 其二
南归寄乡旧 其四
忆衡山呈世卿 其三
题空夫卷为余行人作
别苍梧席间呈谢大参段都阃
何宇新赴南京,来白沙告别云:此行且复见定山,时秋已尽矣,以诗 ...
题画松泉为张别驾
真乐吟效康节体
观物
南归寄乡旧 其七
赠刘别驾肃庵解官归永丰 其二
偶得示诸生 其一
南归寄乡旧 其九
九月木犀花盛开偶成寄贺黄门克恭
界江八景 其二 驿馆槐阴
六月一日不雨
次韵顾别驾江门夜泊
藤蓑五首 其四
代简旧友克明梁先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