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献章
宁知生蚤与生迟,真凤真麟出以时。何处氤氲姜酒气,香风吹入野人卮。
道经七星岩 其一
百丈岩前石鼓鸣,山人今夜动山灵。同舟亦有知音者,共听乾坤第一声。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二
紫盖垂阴宿雾收,下临云梦此何州。黄鹤飞来一回顾,不尽荆门天际头。
吊李九渊
水竹更新主,风花失故权。夜台无起日,春草自流年。
万有终归尽,千秋不必传。倒巾此相对,只有玉台山。
读秫坡集四首 其三
笔端写出自滔滔,人物当为一世豪。欲识胸怀真富有,长江万里涌波涛。
木犀 其六
白头无酒不成狂,典尽春衫醉一场。只许木犀知此意,晚风更为尽情香。
寄李子长 其二
祝融我当往,往处还自然。未往亦由我,安知不是仙。
是身元有患,天道岂无缘。难逢俗人说,可为知者传。
正月菊 其二
庐阜高歌九日杯,尽将秋意放花开。谁教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
代简答吴抚州次定山韵
何许苍生望不休,翩翩皂盖拥诸侯。定山也未忘情在,更把黄州赠抚州。
江门钓濑与湛民泽收管 其二
皇王帝伯都归尽,雪月风花未了吟。莫道金针不传与,江门风月钓台深。
除夕呈家兄
去年除夕色未槁,今年除夕兄已老。小弟朱颜不如昨,但说穷通无丑好。
山中茅屋二十年,日月逝矣如奔川。兄弟五男并四女,啜菽饮水同炊烟。
慈母年高白发少,二十孀居忧未了。眼前黄口那得知,争觅梨栗相喧炊。
我年未老筋力衰,耒耜即付大头儿。童牛生角禾登垄,为我且给通家麋。
示李孔修近诗
昔别秋未深,今来岁方晏。吾衰忘笔砚,月记诗半板。
或疑子美圣,未若陶潜淡。习气移性情,正坐闻道晚。
为我试读之,如君当具眼。
元旦试笔 其二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遣草茆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五日雨霰
北风卷长云,晨光坐来灭。映空絮忽飞,谁谓越无雪。
闽气塞天地,万古常周流。闽浙今洛阳,吾邦亦鲁邹。
星临雪乃应,此语非谬悠。
周文都伍伯饶马玄真诸友约钓河豚值雨弗果伯饶复遣人来约答之时玄 ...
秋入江门风怒号,江水未落涛头高。晴明三五君须记,月下溪边迟小舠。
秋雨书事寄黄叔仁
岭南气候殊中土,七月初穷乃无暑。树杪昼蒙密密云,檐前夜滴丝丝雨。
忽闻海上长风生,卷入寒城翳钟鼓。东舍今晨母敛儿,西邻昨夜夫葬妇。
人间生死海可期,恸哭苍生奈何许。
赠林汝和通判
在昔黄金台,与子初周旋。萍逢忽相失,不见垂十年。
昔为礼曹官,今摇庆阳鞭。常闻太华峰,峻绝峙中天。
雅志在登陟,矫如孤鹄鶱。适来南海旁,问讯沧洲廛。
语旧未终日,栖栖有所牵。丈夫重出处,富贵如浮烟。
行则为在田,止则为在渊。劳劳夫何为,赠子千金言。
候方伯刘东山先生至 其一
客从天柱得琅函,来试丹砂岭以南。有个道人眠不起,洞门深锁白龙庵。
梦缉熙
花前把酒问平湖,君到闽中忆此无。梦里征帆西下疾,两人江畔笑相扶。
枳壳
䔒蕾枝头春意长,卧看蜂蝶往来忙。不知今日闻多少,熏得先生枕席香。
梅下杂诗 其一
虚名每被诗家卖,素艳常遭俗眼媸。闻向人间非得计,移根天上白龙池。
陈献章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648篇诗文
鳄洲阻风
示儿 其二
寄李子长
林缉熙县博张廷实进士何孝子子完先后见访既而缉熙往平湖廷实归五 ...
赠汤地理师 其四
寒江独钓
横浦桥
次韵东所送姜酒 其一
次韵张东所元旦见寄
宿云卧轩 其二
与廷实看李世卿题竹
陈海蓬诸子冠毕来见赠以诗
厓山看大忠祠竖柱阻风七日后发舟用旧韵
题刘主事显仁挽册
与客夜饮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其一
蒋韶州书至代简答之
夏赠陈秉常容彦昭易德元使永丰谒罗一峰
将如外海看山先寄道傍诸友
与世卿同游厓山作
和陶 怀古田舍
宾阳楼八景 其一 谷城呼月
冬夜二首 其二
卧游罗浮 其一 登飞云
与民泽
赛兰花开 其一
树穴兰 其二
赠李世卿六首 其五
得世卿子长近诗赏之 其三
寄李子长 其一
对菊 其十一
感事呈宋督学先生
至日梁听松
伍伯饶送蜂窼至用韵答之 其一
宗廉送明瓦屏风至次韵答之 其一
马文祥寄五气朝元垆至 其三
南归寄乡旧 其八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三
寄题严州严先生祠壁
偶阅岳季方题商山四皓图次韵 其一
木犀四绝寄倪麟 其四
潘岳爱桃
题孔雀图
有怀世卿 其二
送梁宗烈赴春试 其二
次韵送藤枕
湖西八景为罗修撰作
春中 其二
景易读书潮连赋此勖之
对菊 其五
次韵罗明仲先生见寄 其三
村晚
月坐
得世卿诗 其一
葵山受诸持斋者拜戏作示之
次韵李子长寒菊 其一
题熊氏桐轩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